連結英語與生活,台中女中老師王琇嫻帶學生看見教室外的風景

除了學科知識,王琇嫻更希望學生掌握終身受用的溝通能力。(攝影/謝維容)

為什麼要學英語?英語老師除了課本上的知識,還能帶給學生哪些收穫?這些問題是台中女中英文科老師王琇嫻的教育路起始點。如今她帶領台中女中模擬聯合國社在中部地區推廣模聯有成;樹立起學生皆知的「上課要一直說英文」的授課風格。

「我想讓孩子學習關於英文、關於這世界,有很多比課本更重要的事,培養孩子一輩子的能力。」王琇嫻不讓學習僅限於教室內,想讓學生看見教室外的英語,以及語言的無限可能。她對教育的熱忱也感染了許多學生,教育基金會「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創辦人劉安婷就是她一手帶出來的學生。

從小學業優異,留學海外,王琇嫻還沒當老師時,講英語對她來說是非常自然且生活化的經驗。直到碩士畢業後回台,考取教職至基隆暖暖高中任教,有天在課堂上播放一支外國人對話的影片,她才知道這是學生第一次看到外國人講話的樣子,也才發現台灣學生多半沒有在生活中使用英語的經驗,更無法想像英語之於生活的重要性。

目睹教育現場 思考教室外的教學

當時為了讓學生跟上學習進度,王琇嫻的教學仍以文法等學習基礎為主,難以告訴學生更多英語的可能性。三年過去,她想重回校園讀博士,但當時的校長李鴻章對她說:「你是有能力的人,你什麼時候要念博士都可以,可是孩子這輩子只有一次高中的機會。」

「李校長這番話,告訴我擔任教師十分重要的意義。」王琇嫻因此開始思考作為老師,能帶給學生哪些收穫。她想帶學生認識課本以外的知識、理解國際化教育、接觸生活化英語。

她暫緩攻讀博士的念頭,決定繼續留在教育界,並轉至台中女中任教,在教室內進行課本之外的英語教學。暖暖高中執教的經驗使王琇嫻發現,若沒有在教室中創造機會,台灣學生鮮少有說英語的時機,因此在課堂中大力融入英語口說。早在政府推行雙語教育前,她就開始全英語授課。

台中女中畢業的趙苡琪想起高一時上英文課的震撼教育,「老師常常用很流利的英文講課,第一堂課還有人被嚇到懷疑她不會講中文。」

模擬聯合國社是王琇嫻(中)為學生創立的自我發揮舞台,如今也是台中女中校內的知名社團。(照片提供/王琇嫻)

帶入生活化英語 就是要學生開口說

也因注重口說,學生想拿高分,不開口不行,高一就要上台發表三分鐘的短演講。許多學生完全沒有公開演講的經驗,報告時僵在台上不出話,淚眼汪汪地轉過頭看著王琇嫻。她搖搖頭,告訴學生報告可以下周再講,但不能不講,「在台上成功一次之後,學生就會知道自己有能力說英語」。

她更要求高二學生分成小組針對特定議題,製作15分鐘的全英語簡報,搭配紀錄片、脫口秀,教學生「如何說故事」、「如何問對問題」。美國歌手Lady Gaga、美國前總統Donald Trump都是選材範圍,也帶學生看英語新聞;但特別選擇娛樂、運動和旅行主題,就是要展現國際新聞不只有政治或社會,還有更多貼近日常的類型。「我想透過這些影片、文章展現英語的實用面。告訴學生語言能和生活結合,英語能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儘管議題生活化,王琇嫻仍強調內容品質不可偏廢,因此評分重點不是英語是否流利,而是報告有沒有關鍵訊息(Key message)。學生報告整形手術,她引導學生從審美觀的方向切入;學生分享舊金山的旅遊行程,她要學生講得讓所有聽眾聽完都想立刻跳上飛機前往舊金山。早已申請上歐洲大學的畢業生李韋蓁說,印象最深刻的是,「短演講、英語報告,老師是持續有系統地做,而且每次報告完都會講解。」

對於報告形式很堅持,對於主題王琇嫻反而放手讓學生發揮創意。只要是學生感興趣、內容有主旨重點,她都會大方支持,使得這些報告不像英文課作業,更像可以練習英語的自我探索。

她說,「學生有興趣,自然會產生學習動機。」有位學生在高一的課堂作業、職人採訪報告的題目報導植物園的英語導覽員,進而發現自己對植物感興趣,升學時也順利考上農藝系。

也因課堂活動紮實與高要求,有效鍛鍊學生思考與表達能力。李韋蓁分享,老師會鼓勵她們表現和批判性思考,申請學校時,這些能力對於她在撰寫自傳或簡歷都很有幫助;且需要查資料時,她認為用英文接觸原始資料更能快速建構知識。

有些學生重視學業成績,擔心太多課外的活動會影響課程進度,或認為只會講中文也能在中文人口逐漸增加的現代生存,而質疑英文的重要性。王琇嫻沒有否定學生的想法,但「英語是強勢語言,且不同國籍的人聚集時,就會使用英語溝通」。

透過加入大量活動與報告,她要學生感受英語可與生活結合的一面,更要學生發現,「會英文,你的世界會不一樣。」對於學生在意的學業成績,她也會掌握教學進度,不影響課程及學校考試。「我不認為文法和單字之類的基礎不重要,我希望學生成為英語達人,所以基礎還是必須幫學生建立好。」

王琇嫻的課堂活潑多變,但她不諱言,就算在學生素質普遍頂尖的台中女中,每班仍會有幾個無法跟上的學生,要做口頭發表時講不出來,不知該怎麼寫作文,學習動機遲遲不見起色,不過她也漸漸摸索出應對之道。

王琇嫻(後排中)的課堂中有大量口頭發表的機會,主動替學生創造說英語的空間。(照片提供/王琇嫻)

從興趣著手 激發學習動機

「要從學生喜歡的興趣著手,比如有學生喜歡小說,那就和她討論作品,引導她從小說的主題切入寫作。」學生多半不是沒有興趣,而是擔心興趣被否定所以不願與老師分享,因此她總保持開放心態。

學生分享Cosplay(角色扮演)、Tik Tok(抖音)、BL(Boy’s Love),她來者不拒,主動嘗試了解學生的感受。當她分享看BL作品的心得時,下課就被有同樣喜好的學生包圍,她趁機從作品的劇情脈絡分析寫作時可學習之處。「我居然用BL教學生寫作文。」王琇嫻大笑。

每年送走一班班學生,也每年收到雪花飄落般大量的卡片,王琇嫻在教室內看見每一位學生的獨特,也希望學生在教室外珍惜自己的特別。「擁抱自己與別人的不同,更不要忘記自己的熱情所在。」即使人生路上總會有迷惘時刻,仍要相信走過的路都不會是冤枉路,就像多年前她走上意料之外的教師生涯,重要的是將每段經歷連結成專屬自己的地圖。

About 王琇嫻
出生:1977年
現職:台中女中英文科老師、模擬聯合國社指導老師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博士生、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教育學系博士學分班,英國倫敦大學英國戲劇和劇場研究學系碩士、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
經歷:台中女中學務主任、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創辦核心成員、教育部青年署以色列國際環境青年領袖指導與帶隊教師、哈佛大學世界模擬聯合國會議指導與帶隊教師
著作:《高中英文教科書三民版自學手冊》

文/謝維容

延伸閱讀》成為學生前進國際的最有力後盾,華盛頓中學主任林佳佳陪孩子發現自我
想瞭解更多英文學習資訊,歡迎加入EnglishOK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