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甄選戰》強化學習力、突顯英語力 大學甄選無往不利

學測結束,春節過完,高三學子就得面對個人申請、繁星計畫,正是青春歲月的關鍵期。許多人無不仔細回想高中時光的點滴與進步;期待三年的努力,能為未來圓夢。今年學測必考五科改選考,參採也有新規定,更是一大挑戰。來看看學長姊、專家、老師怎麼說,幫你加把勁,成功錄取心中的最佳志願。

受108課綱影響,升大學考招制度將逐年調整,從今(2019)年高三學生開始到九月即將入學的準高中生都須留意。今年最先改變的是學測五科必考改選考,以及個人申請與繁星計畫對學測成績的參採,從以往最多參採五科,調整成至多四科,讓滿級分從此走入歷史(今年的改變請見圖一)

五選四第一年 超額比序不看總級分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以下簡稱招聯會)規畫的這兩項調整,主要想讓學生能在降低考試壓力的情況下,把時間用在準備擅長、有興趣的科目上,而不會為心目中不重要的科目耗去不必要的時間心力。

招聯會資料指出,2017年的大學招生,全國就已有93%的校系在個人申請第一階段最多採計學測四科成績,因此今年「參採」部分實際的調整幅度並不大。差別較大的地方,是當個人申請遇到「同級分超額」時,往年會以總級分進行篩選,今年則明確規定「不以總級分作為篩選條件」,改以各校參採的科目總合,也就是學測「最多四科」的總合分數去比較、篩選,鬆綁以往學生仍必須顧好五科總級分的壓力。

再者,新制度施行第一年,往年學測數據不能參考的情況下,高三生不易分析落點,可能陷入選填困境。對此,招聯會則將在學測成績單上提供「學測各組合成績人數累積表」,讓高三考生收到成績時,還可以看到「國英數社」、「國英數自」、「國英社自」等共30種成績組合的人數分布,了解自己成績在各種組合中的相對位置,作為申請校系的參考。

不過,考招制度再怎麼變,最重要的還是學生是否具備學校需要的能力。比如學習力以及英語溝通力,就是大學很重視的能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機電工程學系系主任楊啟榮指出,因應產業環境快速變化,單一專長已漸漸不能滿足職場所需,即使學生大學期間學的是電機,畢業後不一定單純應用在電機領域,若具備自我探索的學習力,未來出社會較容易接軌其他領域,成為具彈性與競爭力的人才。

「為了讓學生和其他領域對話,許多系還會降低必修學分數,讓學生有空間能選修其他科系的課。」楊啟榮說。

跨領域正夯 大學重視學習力

另外,也有像國立交通大學奈米學士班,師資分別來自工學院、理學院、電機學院與生科院,透過大一不分流、延後分流的設計,讓學生在大三、大四進行雙核心課程選讀,針對奈米電子、奈米光電、奈米材料、奈米生科等四大領域選擇兩個專長領域課程深耕,培養學生跨領域能力。

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國際企業管理全英語學士班主任吳廣文則說明,在全球化趨勢下,企業端需要的是具備國際溝通能力的人才,加上他們也期望學生不只是在台灣具備競爭力,因此在高中端招生方面也特別要求英語能力。

吳廣文並指出,為培養具國際競爭力的學生,全英語學士班除了大量招收國際生以營造國際環境,還規定學生第四年一定要出國交換,甚至為此與英國、澳洲等大學合作,推出在台三年、在國外最多兩年就能取得逢甲學士與國外學校碩士資格等誘因,吸引學生報名。

楊啟榮則認為,高中生如果平常就會在課餘時間參加世貿等展覽活動,或是預先到大學聽課等,又或是在高中時期自學程式等,都可以看得出來這樣的學生具備了「學習力」。

兩個月準備期 三步驟別浪費

既然跨領域、學習力和英語力是大學教授選才的重點,面對大學個人申請階段,學生應該做哪些準備,挑選可以凸顯優勢的校系,並順利錄取呢?有豐富升學諮商經驗的王牌語文補習班主任吳旻芳建議,在考完學測後到提出申請學校前的這段時間,學生若要妥善安排自己手上的六個志願選項,可以有三個步驟進行規畫:第一,了解各校的篩選條件;第二,了解自己的興趣想法;第三,準備書審所需的加分條件。

在第一步驟中,首先要了解各校系所訂的檢定、篩選、採計科目與相關條件,確認是否符合申請資格,比如校系可能會以學測英文科前標做為檢定條件,申請人的英文成績就必須超過前標,才具備申請資格;再者,越熱門的校系越容易在篩選過程中出現同分超額的情況,因此也要根據招聯會提供的「學測各組合成績人數累積表」,確認各校參採的科目總合分數是不是對自己有利。

第二步驟,吳旻芳則認為應該就自己的興趣和未來就業性進行分析,以自己十年後要做什麼工作思考,回推大學期間應該準備好哪些專業能力,再根據這樣的未來規畫選擇校系。比如想往美術設計發展的學生,如果選擇的校系能夠幫助他累積影視產業所需的相關能力,未來較不會為22K所苦。「有些人認為高中階段談未來就業太早,但我認為這很重要。」

第三步驟,則是準備如多益英語測驗(TOEIC)800分以上的英語成績證明,或各式競賽的參加證明、成果證明,都能為自己能力增加可信度。

以上三個步驟,雖然幾句話就可說完,實際執行卻要花大量的心力投入。吳旻芳分享,以往他從1月學測結束開始帶學生分析校系條件與個人需求,過程中也順帶讓學生準備書審資料,一直到3月送出學校志願、3月下旬申請第一階段結束,整整約兩個月的時間都在幫學生進行個人申請的準備工作,「絕對不是只有幾天的事,學生要有心理準備。」吳旻芳說。專長進路輔導的台北市內湖高中輔導老師許艷秋也提醒,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個人申請,建議真的有想讀的校系再來準備。如果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明確想法,申請的六個志願校系方向可能很分歧,造成準備期需要花更多的心力;若再加上自己對申請沒把握,同時又準備繁星計畫和指考,只會加重負擔。

輔導老師:對未來想法要明確

此外,如果對校系不夠了解,即使申請上了,也可能在讀了之後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因此許艷秋認為若要申請,一定要花時間了解清楚,才能減少遺憾發生。她也提醒,選擇學校時,也要留意面試時間以免撞期。「有學生一口氣申請了六間學校,後來發現有五間都在同一天面試,這樣就很可惜了。」

面對六個校系志願,吳旻芳也建議,學生可就自己有興趣的校系進行合理的分配規畫,比如根據入學難易度進行分配,「不容易進入的夢幻學校安排一間,有五到七成機會的兩間,有十成把握的兩間,最後一間再放低標準,安排有十二成把握的學校。」吳旻芳說,當然這是一般建議,如果學生想要六間全上,那六個志願都把標準調低也不是不行。

今年是學測參採最多五選四規定實施第一年,針對各自需求,各大學校系採用的學測科目組合各有不同,那麼,哪些組合最具優勢,選擇相對多元?根據大學甄選委員會公布的資料,本刊經過彙整統計後得出,在各校系的學測成績參採組合中,排名前五的組合都有國文和英文,光計算前五名組合,其占比約七成,可見國文與英文兩科的重要性(見表一)

吳旻芳也進一步比對大學甄選委員會資料,發現採用新制後,國英數三科核心能力相對強勢,「英語不用說,它是每年入學審查的重點科目。從一階的篩選標準來看,今年大學各系對國文的重視也提高了不少。」各校系重視中英雙語能力,這也正符合教育部針對大學18 學群進行高中部定必修科目關聯性調查的結果(見圖二)

參採組合 國英數自最大宗

全國各校系會採用不同組合招生,有的考量自己校系能力需求,有的根據以往招生經驗作為參考,部分採用三科、兩科招生的校系,則是為強調對某單一科目的重視。

以採用「國英數自」的成功大學數學系為例,主任林景隆說明,以往個人申請採計四科,進來的學生表現都不錯,因此今年經過討論,仍以這四科招生。他們曾經討論是不是僅採「英數自」,不採國文,以強調數學系學生需要的能力,但因為成大數學系在指考階段不採國文,仍可招收到數學強國文弱的學生,通盤考量下,依然採計「國英數自」四科。

而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的國際企業管理全英語學士班,因為是全英語授課,為了突顯對英語的重視而捨去數學,採「國英社」的組合。

108課綱的考招調整採漸進式調整,在今年確立了學測至多五選四的大原則後,接下來每年的改變,則主要在時程的變動上,以及「數位學習歷程檔案資料庫」的使用。今年的申請入學與繁星計畫已稍微往後調整,個人申請第二階段最晚會在4月底結束,最終到2022年6月初結束,每年距指考時間越來越近,想要兼顧指考,難度可能更高。

學習歷程檔案 若附TOEIC很加分

同時今年9 月入學的準高中生,也會開始採用「數位學習歷程檔案資料庫」,在2022 年面對升學時,僅需從資料庫中提取想要選送的學習歷程,可降低準備的耗日費時。相對來說,學生平常要更加用心在各方面的學習上,到了高三階段才不會後悔,拿不出合適的學習歷程申請大學。

吳旻芳建議,學生申請時如果能附上具有公信力的能力證明,像是參加奧林匹亞競賽或全國性科展的證明,或是前面提到的TOEIC 800 分以上成績,都能帶來很大的幫助,是學生高中時期可以努力的方向。

最後,不管是個人申請、繁星計畫,或是指考,對於升學,吳旻芳還建議儘量不要有「非某系不讀」的想法,更不要因為這樣的理由選擇重考。原因是,相比浪費一年時間心力重考,如果真有想要在哪個學系學習的強烈動機,可以考慮先進入大學後,再想辦法申請雙主修。

學習力:未來人才必備軟實力
指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包含對新事物的好奇、熱情,以及懂得透過網路或諮詢他人等方式有效率學習新知的能力。學習力越來越受到重視,原因在於新科技快速發展,且傳統科系劃分已越來越模糊,未來人才有必要多次進行跨域合作或技能提升以充實競爭力。

整理/張淳育

學測參採查找推薦工具:學測五選四
作者: 新北市清水高中韋詠祥
吃飽太閒ㄉ棒棒勝

特色:
1.可用關鍵字、條件篩選方式過濾校系選項
2.以校系為單位,可連結到大學甄選委員會確認成績計算方式、第二階段時程等
3.不只個人申請,繁星計畫也適用
資料來源/ https://sean.cat/gsat/
整理/張淳育

文/張淳育

延伸閱讀》把握英語加分趨勢 迎戰大學甄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