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人學不好英文:我們太重視文法!(Part 1)

前言

前一陣子馬總統在治國周記中,問自己、也問國人:為何台灣人英文比別人差?我們從小學英文,不知花了多少金錢與時間,但是整體的英文表現總是未達國際水準。馬總統的疑問應該也是很多人(包括教育部長、英文老師、家長及學生)的疑問。我們都拼命學英文,為何學不好?

英文不好,不是單一層面的問題,也不只是教育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複雜與多元,絕非一個答案或單一的面向可以理解。問題只有一個:為何我們的英文表現不如近年來的韓國與大陸。但是,這個問題的累積,其實從社會面、產業面、教育面及心理面,或多或少要承擔部分的責任。很多人都說:這是英文老師沒教好,學習者不用功等等。表面上似乎如此,但這絕非問題根源。即使老師沒教好,這個社會上還是有不少人英文很好;即使學習方法不對,還是有人用所謂“錯誤的方法”,把英文練好!

這個“為什麼台灣人學不好英文”系列專欄,就是要從這些層面切入,找尋問題的根源,進而提供一些解決的方法。

文法不好是否代表英文不好?

我們先從最簡單的學習面來看:文法。我們一開始學英文的時候,大部分老師告訴我們,大概有兩件事一定要好好打基礎:一是發音,一是文法。發音的問題,我們以後再說。先談文法。

我在很多場合常常遇到一些高階的商務人士或政府官員,問我英文要怎麼練好?當這些人問我的時候,我有時蠻困惑的,因為我聽他們講英文或閱讀英文資料,都沒有什麼問題,而且很多時候,聽講流利,溝通無礙,為何說自己的英文不好。這時大部分的人會說,有時自己文法會錯,也有些文法不會用!有些人對於分詞構句一直沒有把握;也有人對於幾個副詞放在一起,到底要先講時間副詞還是地方副詞(如 “I worked for IBM at LA in 1990s.” or “I worked for IBM in 1990s at LA.”);過去式的動詞變化也常常弄錯,如 “I flyed (flew) from Tokyo to Taipei last night.”;或是第三人稱的動詞忘了加 “s”;或是介詞用錯了,把at, on, in匆忙間混用了。這些文法問題困擾了很多這些在國際場合講英文的人士。

我們很多人被一些英文文法追著跑,從國中、高中到大學,各種考試都會有很多的文法考題,考驗我們對於英文文法或句型的熟悉度。然而,我們即使懂了這些艱深的文法規則,英文就變好了嗎?從小開始,我們被要求背了很多文法規則,這些規則我們會用嗎?

“知道文法規則”到“會使用這些規則在英文上”,中間還有很長的距離!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熟悉文法規則,但是臨場使用英文時,那些規則可能派不上用場,忘了用或想太多,英文講不出來或寫不出來。很多語言學習專家告訴我們:語言的使用是非常直覺的,不應該花太多時間來轉換規則。

那文法到底重不重要?那我們過去花那麼多時間學文法,考試考那麼多文法,是不是浪費時間?

使用這些規則,不是被規則所綁住!

文法當然很重要,尤其是學外語。任何語言都有其文字與意義的組成規則,這些規則通通歸類在文法範疇裡。但是太重視文法規則的背誦或了解規則背後的語言知識,對於使用語言是沒有幫助的。也就是說你要用得到這些規則,而不是被這些規則所綁住。

所以,我們要知道如何用規則來強化我們的英文能力,而不是停留在文法規則的記憶上。但是過去的學習經驗告訴我們,如果花力氣去學文法規則,大概也沒有心力去好好學英文了,因為大部分的人都被複雜的文法規則打敗了!

如何學文法?學哪些?

學英文,文法還是很重要。那要如何學?有三個態度,下次專欄再跟大家分享!

文/陳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