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北第一所雙語課程學校 東新國小有效整合學科和語言

台北市南港東新國小在2017年成為全台北市第一所雙語課程學校,隔年開始每年招生都額滿,成為炙手可熱的明星學校。原來東新國小在2014年就成立英語情境中心,對於雙語教學的課程設計早已游刃有餘,現在也成為全台雙語課程學校的領頭羊。

回想起剛成立英語情境中心時,校長鄭盛元形容當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即便研究、搜集了新加坡、美國等各國雙語教學模式,但因他國經驗與台灣法令及社會風氣有落差,仍須開創出適合在地的雙語教學作法。現在五年過去了,東新國小儼然成為國小進行雙語教學的前輩。透過跨校共備、看課、議課的經驗傳承,東新國小積極與他校分享教學現場實例,讓台灣的雙語教育可以站在過去的經驗向前行。

鄭盛元對雙語教學理念嚴謹而務實,他首先將英語教育和雙語教育的定義做區別,表示英語教育是把英語當學習目的,將孩子的英語教得像母語一般;而雙語教育是把英文當學習工具,目的是培養與國際接軌的能力,不見得要把英語練得如母語般流利,當概念釐清後,就可以開始設計相應的教案。

東新國小以活潑多元的課程設計,將學科融入語言。(圖片提供/東新國小)

兩班三組政策 提供適性教學

東新國小在推動雙語教育前,試辦過各種英語方案。2014年成立英語情境中心,成為南港區第一個英語學習中心,中心聘有兩名外籍老師及多位具備英語專長的師資,提供沉浸式英語學習。此外,配合台北市教育局推動英語兩班三組扶弱適性教學政策,將兩班學生依據英語能力分成三組,這種做法表面上看似已廢止的能力分班,但目的截然不同,能力分班是為了拔尖、兩班三組是為了扶弱,避免因為英語能力加劇學習雙峰現象。鄭盛元解釋,分組只是過程不是目標,讓英語卓越和需要輔導的學生分處不同組,不但能解決老師課程深度的安排,更重要的是不落下任何一位學生。

在課程設計上,東新實施雙語教育初期只有國外經驗可參考,缺乏實際操作的案例,因此鄭盛元定調東新國小的雙語教學原則,用學習遷移方式學習新語言,也就是先以第一語言國語教學,讓學生對於學科具備概念後,再融入第二語言,於教學模式上採以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學科內容整合語言的教學模式,並選擇從與孩子生活息息相關的藝能科目開始,以聽說為主、讀寫為輔,採用多元評量方式,透過校內工作坊、遊戲式評量、設計主題關卡等方式,做為學生英語學習成效的評估。

東新國小以有趣的闖關活動進行雙語教學效果評量。(圖片提供/東新國小)

語言融合學科 逐步累積學習成效

鄭盛元說明,雙語教育在國小,應有效整合學科和語言,透過多元學習策略與跨語言的情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及動機,進而對英語學習有感,最後達成以英語進行學習及認知思考的終極目標。鄭盛元表示,因為老師們在課堂中使出渾身解數讓學生理解,使學生從「老師你不要一直說英語啦」,到現在能在具挑戰的多元課程中開口用英語表達。

「跨域整合、斜槓人生不僅是現代常聽到的字彙,真實生活的確就是如此,總是在面對挑戰。」鄭盛元解釋,雙語教學就是讓孩子透過跨科跨域,解決生活上所涉及到的複雜問題。回扣到十二年國教主張的核心素養,每個人要培養適應生活條件和面對未來挑戰需具備的態度,更要享受學習過程,而不僅是關注結果,「希望東新的學生在六年國小生涯中,學到的不僅是知識本身,而是學會如何學習。」(文/蘇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