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英語口說小達人 今年的暑假計畫這樣做

在國內也有許多英語交流機會,中學生更須培養英語聽說力。

國內的英語教學現場,閱讀與寫作是主流,
因為升學考試只考讀和寫,近年才有英聽的加入。
但是學習語言是為了和人溝通,英語學習更是聽說讀寫都不能偏廢。
許多學生學了多年英語,很會考試,卻聽不懂,更不敢說,
看看老師和學長姐的經驗,聽聽他們勇敢開口說的心路歷程。
升學追夢、遊學交流;旅行全球、表達自我,
讓英語聽說力成為你通往世界的任意門。

過馬路時迎面走來一個外國人,劈頭就是一連串口音濃重的英語,你猜出他在問路,英文單字在腦海浮現,但張開嘴時卻什麼都說不出來。平時在學校英文常考滿分,為什麼現在一個字都吐不出來?

「我遇過一個學生,會考英文滿分,但一句英語都講不出來,要他自我介紹,他想了一分鐘只說出『I name…』。」國立中興大學附屬高中英文科老師施玫玫從對學生的觀察,精闢點出雖然英語是最受重視的學科之一,但在考試考不到的聽力與口說等領域,許多學生連開口的勇氣都沒有。

但是考試不考,不等於永遠都用不到。台灣邁向國際化、跨國交流日益頻繁,在街上碰到有人用英語問路早已是日常風景,校園內也常出現不會說中文的交換生。「英語畢竟是目前全世界最流通的語言,就算在台灣本島,也不可能完全不用英語。」台灣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副教授黃玟君表示。

但課堂上的英文就夠讓人焦頭爛額了,哪有什麼時間額外練習聽力和口說?其實不然,學習應著重在用對方法,而非花多少時間。黃玟君就常告訴學生,「不要覺得學英文是一件要花很多時間的事情,用對方法,花很短的時間也一樣有效。」

練聽說不用花大把時間 頻率才是關鍵

培養流利的英語聽說力不是靠短時間集中補強,而是穩定持續接觸,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頻率,以及完成規律且長時間練習的毅力。「每天花五到十分鐘練習,會比每星期一次、花一小時集中練習還來得有效。」黃玟君表示,即便忙於課業,還是能活用通勤等零碎時間接觸英語學習素材。

施玫玫也要求學生遵守「333」原則,每星期三次、每次30分鐘,接觸英語聽說素材,且每個月直接和外國人互動至少三次,面對面或跨國視訊都可以,目的是養成說英語的習慣。

畢業自輔仁大學財經法律學系、2019 大專校院英文簡報大賽第三名的劉慎遠認為,「高中階段是口說和聽力培養的最佳轉捩點。」由於高中的作息相對規律,練習時間充足,是養成英語聽說力的最佳時機。

比起口說,施玫玫建議先練習聽力。「Input(輸入,指英語聽力)要多,才能Output(輸出,指英語口說)。」劉慎遠也認為多聽能培養出敏銳語感,還能矯正發音與練習重音等技巧,先培養聽力,再精進口說就會輕鬆許多。

從感興趣的素材下手 接納多元文化與口音

就算多聽是練習重點,但資訊爆炸的現代,該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聽力素材?黃玟君認為可從個人興趣及未來發展方向下手,選擇自己感興趣、有助於延長學習動力的內容。比如喜歡球類運動就看海外比賽轉播,喜歡電影就聽原文發音,如果已經確定想讀醫學、法律等領域,也能提早接觸相關英文用語。

面對大量資源而不知如何下手時,施玫玫建議先看最容易取得的YouTube全英語發音影片,直接搜尋有興趣的主題就能快速找到影片,還能關閉字幕聽原音。她特別推薦久居台灣的外籍YouTuber,由母語者拍攝的內容適合用來熟悉各國口音,從外國人的眼光看台灣文化也別有趣味,更能激發思考。

施玫玫特別強調口音,是因為她與海外高中合作開課時,發現部分學生會排斥和非歐美籍的學生交流。但「你出國後不可能只接觸美國人,要能溝通就要先學習接納多元文化。」黃玟君也提醒不要對口音抱持歧視或排斥心態,也不要覺得只有英美人士講的英語才是最好的英語,鄰近台灣的日、韓、印度以及與台灣有密切經濟往來的東南亞口音更要多接觸。

黃玟君推薦看CNN、BBC等國際新聞,來適應不同口音。她說,國際新聞的受訪者遍佈全球,聽採訪影音就能鍛鍊聽力。像是今(2020)年常上新聞的WHO 秘書長譚德塞來自衣索比亞,關注新聞就能順便熟悉非洲口音。

想進步要勤開口 熟練各情境常用句型

習慣聽英語之後,要進一步開口說,也可依循每天接觸的原則,循序漸進練習。施玫玫建議先從三句的自我介紹開始,再拉長成10句以上的短演講,建立「我會說英語」的成就感,最後才是與人對話。能流利應答5W1H(What、Why、Who、Where、When、How)等基本問句後,再做觀點討論和意見發表。

練聽力能助你一臂之力的網路,也是練口說的好幫手。黃玟君補充,各大學的開放線上課程磨課師(MOOCs)、一對一的線上口說家教都是好用的資源,活用這些管道,就算不出門也能學英語。網路無遠弗屆,只要敢踏出去,就不怕找不到交流對象。

直接與人對話當然是最好的口說練習方式,不過不上網、不出門,一人在家也能練口說。黃玟君分享口說日記練習法,每天都用英語表達當天發生的生活瑣事,以自言自語增加說英語的頻率,或者設計情境、自問自答增加練習樂趣。開口不需在意文法,著重養成講英語的流暢程度。

黃玟君還推薦跟讀,先播放英語影音,每聽到一個句子,就立刻複誦,重點是模仿語調和用字,改善發音,並內化句型。她也認為學句型很重要,從影音中觀察母語者在自我介紹、英語簡報等情境中常用的句型,選幾個自己喜歡的背下來,如想表達重點時就可以說「Let me call your attention to…」或「I’d like to highlight…」,要開口時就不會因想說卻不知道怎麼說而手忙腳亂,慢慢就能培養開口的自信。

黃玟君強調,多數學生說英語的最大障礙不是英語能力不夠,而是因為害羞、害怕、不願出錯等心理因素而說不出來。要想跨越這一層障礙,首先是不要給自己「必須發音、腔調皆完美」的壓力,更無需太過擔心文法正確與否,只要對方聽得懂就好,就算說錯了,也可以讓對方糾正,再趁機學習。

施玫玫則強調練習口說時,還是要盡量找到練習對象。因為語氣、語調、肢體語言等細節,都需要實際對話才能學會判斷。無論是找同樣在學英語的國內學生一起練習,或連線到海外找願意交換語言的外國人,都能與人互動溝通。

從錯誤中學習 定期檢測找弱點

施玫玫還建議學生定期接受檢定,如多益系列測驗,既能檢驗學習成效,也能找出學習強弱項。在升學與求職等關頭,擁有國際認證的證照或成績,更能替自己在升學、面試等時刻加分。

多益聽讀與口說測驗雙滿分的劉慎遠也不諱言,求職時提出高於錄用標準的英語檢定證照,可大幅加深面試官對自己的印象,就算在本土企業求職,許多企業也有擴大國際市場的需求,徵求具備英語溝通能力與商業英文證照的人才。

「英語一直都是競爭力的關鍵,現在是,未來也是。」黃玟君強調,不論是想升學、喜歡旅遊交朋友、校內有外籍學生、走在路上碰到有人問路,英語都是國際交流的第一步,聽說力更是溝通的關鍵。

別等到機會來臨時,才因聽不懂或不會說而錯過,從今天開始練習,每一天都是培養聽說力的最好時機。

文/謝維容

延伸閱讀》用英語走遍全球,她四年拿台英雙聯學位
想瞭解更多英文學習資訊,歡迎加入EnglishOK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