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檔案怎麼寫?台大教授說這幾點超重要

台大教授林國明認為學習歷程檔案的重點是學生能否明確展現學習到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等素養能力。(照片提供/林國明)

面對前無古人的全新考招制度,師生與家長都更加戰戰兢兢,尤其個人申請第二階段參採的「學習歷程檔案」更是從上路以來都備受討論。究竟學習成果該怎麼寫?教授注重哪些重點?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暨教育部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主持人林國明,以第一線審閱備審資料的角度,介紹學習歷程書寫重點,並破除相關迷思。

呈現素養能力是審閱重點

Q:從教學現場觀察,學生與家長在準備學習歷程時常有哪些疑惑?準備的過程中有哪些迷思?

A:在準備學習歷程時,學生與家長最大的迷思包括以為要參加愈多營隊活動、考取愈多證照愈好。但其實,教授關注的是學生能否從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學習核心素養能力,例如主動學習、創意思考、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等能力,這些都是超越人文、理工學系領域的共通素養,學生如果在自然課的作品中展現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樣可以獲得人文社會學系教授的青睞。

因此並非參加愈多活動愈好,而是要重視課程學習成果是否符合素養、真實、過程與獨特四大關鍵字,真實地記錄學習和探究活動的過程,展現學生為何學的動機、如何學的過程、學到什麼素養能力、在過程中如何更認識自己、展現哪些獨特的能力與特質等細節。

Q:大學教授審閱學習歷程的重點為何?面試時可能會問哪些問題?學生該如何應戰準備?

A:教授審閱重點包括學生校內學習成果、以及核心素養能力,並且重視學生自主準備與資料的真實性等重點。

面試時,教授會針對學生提交的內容進一步提問,例如田野調查的訪問內容、參加營隊的細節、實驗相關的程序等。因此,準備面試最好的策略,就是所有作品都是親自參與的真實經歷,只要學生真正參與學習,在面試前再針對相關內容複習整理準備,就能在面試中從容應對。

緊扣系所特性展現積極態度

Q:關於自傳和讀書計畫的撰寫,要如何避免流水帳?什麼樣的內容能展現個人亮點,如何切入才能為自己說一個好故事?

A:務必先了解申請學系看重的人才能力與特質,描繪自己為何申請、申請動機、自己有哪些特質適合這個學系、在成長過程與學習歷程中如何形成對該學系的興趣、自己已經針對就讀該學系做好準備,並且透過曾做過的作品、參與的營隊、課程學習成果呈現能力與積極態度。透過學習過程、生命經驗,用故事串接自己的能力、特質、動機,就能展現個人亮點,說出專屬自己的好故事。

Q:學習歷程檔案的「課程學習成果」每學年可上傳六件,三年共18件,但最終只能挑三件上傳至大學端,如何挑選具代表性的檔案,將優勢最大化?

A:建議學生先看學系分則、每個學系提供的書面資料審查建議,了解申請學系要求的項目與重視的能力、特質,例如台大社會系重視主動學習、批判思考、團隊合作,申請的學生就可以挑出能夠展現相關能力的作品上傳,並且善用學習歷程自述,說明上傳的作品、活動紀錄等如何呈現自己具備學系看重的能力與特質。

Q:對於學習歷程所強調的自我探索與學習反思,建議高中生如何豐富每學期的學習歷程?

A:對於有明確方向、清楚知道未來就讀學系的高中生,可以針對興趣累積與目標學系相關的能力,但也不要自我局限,例如對商管有興趣的學生參加相關主題的營隊,也可以針對歷史等其他興趣多線進行,擴大學習體驗,為自己留有備案的可能性。

沒有明確方向的學生也不必焦慮,多給自己嘗試探索的機會,高中三年都在持續累積能力,所有努力與時間不會白費。透過社團、營隊、課程學習等體驗,往往就能在嘗試實作的過程中發現能力所在。透過記錄學習軌跡、持續反思,不只學到學科知識,更能多元應用於生活領域,並且在一次次的體驗探索中更瞭解自己。

學習歷程檔案4大重點(製表/English OK)

About 林國明
現職: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多元教育家長協會理事長、教育部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主持人
學歷:耶魯大學社會學博士
經歷: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延伸閱讀》拒絕耍廢!這樣做為學習歷程加分
想瞭解更多英文學習資訊,歡迎加入EnglishOK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