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志願怎麼填?五大指南幫助選系更精準!

歷經兩年多來與學習歷程檔案的碰撞磨合,還有大考制度考科題型的變化,前無古人的全新局勢,師生都是戰戰兢兢。這群被稱為「新課綱白老鼠」的首屆108課綱高中生,要如何克服劣勢,在混亂中走出理想的升學之路?

往年高三寒假結束、學測成績放榜後,學生緊鑼密鼓開始志願選填與備審資料的準備,今年(2022)卻不一樣。為了落實高三完整學習,升學管道時程有所調整,包括繁星推薦第八類學群公告綠取名單,從五月延至六月,個人申請準備期也從三月下旬延後至五月初,要到六月才知道錄取與否。

而個人申請第二階段參採的「學習歷程檔案」,雖已上路兩年多,但隨著申請將近,更加劇師生的焦慮與恐慌。

預估落點 參照歷年五標分布

在眾多制度調整中,補教專家認為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學測考科的改變。得勝者文教考試策略中心主任藍天予指出,今年學測數學改為數A、數B,「多了一個數B影響非常大」。他解釋,假設社會組校系以前看數學,但現在看數B,學生難以知道今年的落點在哪裡、想進到目標科系要考幾分。藍天予說,今年的高三生最大的困難就在於,考試的目標分數難以掌握、理想校系的落點在哪裡也不清楚。沒有往例參考的情況下,藍天予建議學生在閱讀招生簡章時,特別注意校系參採數A或數B,有些學校可能兩者參採,但其實檢定只需要其中一個即可,例如台灣大學外文系與哲學系、政治大學外交系等。

三大入學管道關鍵變革(製表/English OK)

 

藍天予也從另一個角度分析,數A、數B兩者皆採計時,「數學反而變得沒那麼重要,因為無法做分數的換算與篩選,只能作為檢定的門檻。」不能直接比較分數,因此只要達到門檻,反而不用擔心在比序中因為數學成績被淘汰。

面對全新的局勢,考科與篩選方式都跟以往不一樣,學生沒有往年錄取分數可借鏡,志願選填更沒有安全感。

對此,藍天予建議學生一邊閱讀今年大學申請入學招生簡章的同時,也要善用網路資源,搜尋歷史資料,可從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網站找尋103到110年歷年各科成績五標分布,從中找出和今年成績分布最類似的一年做參照,並依此判斷自己成績的可能落點。

志願科系範圍大 建議考量長遠計畫

而六個志願當中,又該如何分配夢幻科系、踏實科系、保底科系?藍天予會反問學生,「可以接受多大的風險?」保守來看,他會建議學生留二至三個保底科系,若確定自己不想考分科測驗,那六個志願當中,至少選填五個踏實科系,而若放榜後錄取校系分數低於自己的分數時,是否不會因自己的分數浪費掉而感到後悔,這些都是學生在填志願時需要評估與承擔的風險。

藍天予也提到,在變化很大的一年,很多常態都會被打破,越亂越可能有校系分數突然下降。他舉例,110年學測數學號稱史上最難,當年台大國企系錄取分數就比往年掉了九分,他以此激勵學生把握機會、懷抱希望。

至於尚未縮小目標、科系選項較廣泛的學生,藍天予建議學生做好長遠規畫,除了大學生活是否出國交換,還包括研究所選擇、職業考量等。

此外,在研究所學歷愈趨普遍的時代下,大學可選填更基礎的科學系所,如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他以理工科系為例,大學念數學系、研究所念資工,學生所得到的能力更勝於大學及研究所都念資工的同學。

綜觀志願選填的難題,還是得回歸到個人探索和對自我的了解。藍天予提出幾個可評估的問題,包括「喜歡處理與人還是事情相關的問題」、「喜歡自己處理問題,或是協作式團隊合作」他解釋,例如資工系前景很好,但工作環境大多需要獨自面對問題、處理事情大於人際相處,因此若喜歡人際交流的學生選讀,就有可能遇到挫折感。

選填志願前六大思考點綜合評估(製表/English OK)

 

勾選學習歷程 呈現收穫與能力

108課綱考招新制另一個備受關注的改變,就是申請入學第二階段審查資料新增參採「學習歷程檔案」。三月底,申請入學第一階段篩選通過後,學生除了要上傳第五學期(高三上)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等檔案內容,也要到上傳系統確認自己高一、高二的檔案是否上傳成功,最終在五月初,根據第一階段錄取結果,勾選上傳目標校系所需要的資料。

第二階段審查資料中,學生除了撰寫自傳、學習計畫之外,還要從學習歷程檔案當中勾選至多三個多元學習成果、十個多元表現,並統整一份800字以內的學習歷程檔案說明。

三學年下來,最多總共累積18件課程學習成果,學生如何從中挑選最具代表性的檔案凸顯優勢?根據108課綱資訊網,多數大學教授皆期望學生懂得思考,具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系副教授唐俊華更提到,外語能力與口語表達是他關注的重點之一,建議學生若有外語檢定成績或相關成果表現,都可以呈現在資料當中。

北一女中國文科老師徐秋玲則提點,除了自己最滿意之外,學生可針對申請科系所需要的能力,「挑選彼此有層次和關聯的三個檔案」,利用這三個檔案說明自己在高中三年當中學到什麼、如何學習、如何應用,以及培養了哪些能力。她強調,「當教授問你學習歷程如何來的,你是能夠說出所以然的。」

大學多元管道重要日程(製表/English OK)

 

教授看重學科能力與個人潛力

學習歷程檔案施行後一路上紛紛擾擾,去年(2021)爆出檔案遺失風波,各界焦慮更甚。台大也在去年底主辦「大學考招新制對高中的衝擊」教育論壇,開啟高中師生、大學教授的多方對話。

有學生詢問,想就讀經濟系,但是放音樂比賽或音樂性社團的多元表現檔案,教授會如何看待?台大副教務長陳林祈回應,「學生提供什麼、我們就看什麼。」他認同多元活動能代表學生具備更多元的能力,例如時間管理能力等。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也提到,「教授看資料以外還是會看學生的潛力」,例如電機系就會看重學生是否具備邏輯、組織思考等能力。

針對備審資料的準備,張耀文也給學生幾個基本原則,包括重質不重量、簡潔有力、具體有特點、能力動機強。他也提醒學生站在審查者立場準備資料,把自己最強的地方展現出來。

張耀文也強調,教授都重視基礎科目,呼籲學生還是要打好學科根基,若高中平均成績不高,也可以從其他地方找出特色與亮點,例如每學期數學平均成績都名列前茅、三年成績逐年進步等。他鼓勵,資料審查看重學習精神,學生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中興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秘書張啟中指出,「學習歷程只是備審資料的一部分,重點是強調高中學習的歷程性與統整性,讓教授在閱讀時知道你學習了什麼。」若學生以往上傳的學習歷程檔案沒有對準目標校系也不用緊張,還是可以上傳PDF檔,透過自傳、學習計畫,及相關經歷呈現個人動機與特色,做最後補救。

送出備審資料後,接下來的面試關卡也需要多花心力準備。徐秋玲建議學生,首先要多蒐集資料,包括學長姐經驗分享與教授提問考古題等。此外,一定要熟讀自己的自傳和備審資料,「這些東西都要親力親為,當教授詢問,才能回應為什麼我這樣寫、目的是什麼」。

面試服儀不NG、自信對談更加分(製表/English OK)

 

面試強化特點 多練習克服緊張

徐秋玲也提醒,面試時眼神一定要正視評審委員,更要避免將自我介紹與經歷背太熟,太像讀稿機反而失去特色與活力。另一項技巧,則是在自我介紹中「埋梗」引起評審興趣,聚焦在自己的亮點,並加重比例,藉此放大優勢。

以往徐秋玲會讓學生在課堂中上台報告,請學生自我介紹並述說選讀科系的動機,再由台下的同學集思廣益給予建議。她提到,學生一定要練習在大眾面前演說,並讓大家提問,多練習才能克服正式上場的緊張與壓力。

在全班同學面前演說,可作為面試前的演練,學習克服緊張情緒。

文/楊旻蓁

延伸閱讀》薇閣高中吳曼荷自創筆記法 擺脫菜英文考到多益900分
想瞭解更多英文學習資訊,歡迎加入EnglishOK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