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工作也很國際 他用好英語行銷種苗到全球!

許多人談到台灣農業,都會下意識認為是不容易走出國際的本土產業,就算有許多媒體報導台灣香蕉、芒果等農產品成功外銷日本等國,也常被認為是難得的成果。不要太驚訝,其實有這麼一群人在大家沒注意的時候,已經把台灣的農產品默默賣到過全世界140多國,固定往來的客戶最少也遍及85個國家。

泰國是農友種苗公司主力經營的海外市場之一,盧佳甫(右)參加當地農產展售會與客戶合影。(照片提供/盧佳甫)

綽號「豆腐」的盧佳甫是這群人中的一員,他的工作是種苗的國際業務,負責把改良蔬果種苗賣到世界各國。

和其他產品的國際業務員不同的是,種苗交到國外經銷商,再從經銷商賣給在地農民,經過栽種、灌溉、施肥,半年的時間後,原本是「半成品」的種苗,才會變成對農民有經濟價值的西瓜、小番茄或洋香瓜等成熟的農作物「成品」。因此對新客戶來說,盧佳甫賣的是希望;對老客戶而言,則是信用。「所以溝通很重要。」他說。

國際業務挑戰大 成就感高

身為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友)國外部推廣課課長,盧佳甫說,農友主力經營的市場包括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緬甸、印尼、印度、菲律賓與美國等地,但也經營中南美洲、非洲與歐洲市場,因此國際業務除了要求具備多益英語測驗(TOEIC)800分以上成績,也期望能分別發展西班牙語、日語、法語等語言能力,以方便不同市場的面對面溝通。

「英語的話,要有能力直接和對方爭論,也要能和對方閒聊。」盧佳甫補充,在國外和客戶溝通時不需要太過複雜的英語,現在簡單式、簡短句子,清楚表達就可以,因為除了英美等英語母語國家外,使用太複雜的英語有時候反而不利溝通。

盧佳甫(左一)在海外拜訪客戶,常常要把客戶問題記下來並快速回應。(照片提供/盧佳甫)

擔任種苗的國際業務需不需要農業相關背景?答案是:不一定。傳統上來說多會採用農業背景的應徵者,「不過對於一些基本的專業術語和農業知識,公司都會先培訓,所以這方面問題不大。」

不同國家的經銷商,民族性也不一樣,作為國際業務需要想辦法為他們解決產品上的各種問題,許多時候要出差國外,從工作地點到客戶需求,變動多、挑戰大、成就感高,是讓盧佳甫感到有趣的地方。

他也觀察到,各地文化不同,各地農民性格卻都很像。「你去看台灣老農民和埃及老農民,想法不會差太多,大都不喜歡改變。不過氣候一直在變,重點是如何幫助他們因應氣候進行調整。」

再來是,推銷產品到國外,不能按照台灣栽種的邏輯進行。因為台灣土地少,發展的是精緻農業,種植出來的蔬果品質好;而國外則多採粗放式管理。面對經銷商,和他們溝通如何照顧、如何施肥時,當然也會選用適合當地土水條件與耕作文化的方式。

盧佳甫也注意到,開發程度較低的國家,較依賴過往栽種經驗,相對缺乏系統性的栽種知識,因而這些地方的客戶也較仰賴他們提供知識與技術,希望能藉此幫助當地農民提高產能;而開發程度較高、教育水平較高的地區,農友和客戶間的溝通合作就是較為對等的關係。

工作上除了與不同的人接觸,盧佳甫也有機會體驗各國文化、品嘗各國美食。「敘利亞內戰前,我去過阿勒坡(註)拜訪客戶,那裡真的很漂亮。那時候沒時間逛他們的博物館,可惜後來都被炸平了。」

註: 阿勒坡曾是敘利亞的第一大城市,是當地古代商路上的一個重要地點,2012 年因敘利亞內戰造成嚴重破壞。該內戰於2016年結束。

以英文思考回應 溝通更上手

盧佳甫感嘆之餘,下一秒話題馬上跳到義大利西西里島海鮮料理講究發揮食材本身風味,相較之下台灣的菜式更多樣;而中東客戶喜歡招待烤肉,「我們跑行程三天換一個國家,天天被不同客戶請吃烤肉,吃到後來真的會怕。」

盧佳甫的英文程度在剛進農友時是TOEIC 820分。他的英文在大學就已經不錯,主要是當時看的教科書都是原文書,加上自己喜歡玩美式角色扮演遊戲,也喜歡看美劇,常常會跟著出場角色念出台詞,對加強英文能力很有幫助。

畢業後在中研院當研究助理,常需要和外國人以英語做說明,則幫他的聽說溝通作了加強;而在進入農友後,因為大量用到英語溝通,第二次考TOEIC時,就已經進步到超過900分了。

盧佳甫建議,如要提升英語力,可以先習慣以英文找資料做起。而在溝通或作筆記時,則要想辦法直接用英文思考與回應,這也是他和國外經銷商互動,聽取問題時大量運用的溝通技巧。

About盧佳甫
出生:1979年
現職:農友種苗公司國外部推廣課課長
經歷:農友種苗公司國外部推廣課業務代表
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助理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農藝學研究所遺傳育種組
英語程度:TOEIC 935分

文/張淳育

延伸閱讀》用英語力開啟職涯道路 溜冰國手成功轉職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