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多元學習環境 讓孩子熟悉生活英語

在台灣大學擔任行政助理的吳佳穗,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雖工作上需用英語協助外籍教授理解中文資訊,但她對英語口說仍自信不足,因此以線上英語課程精進,磨練口說的同時也以身作則,示範給孩子看:「媽媽為了追求更好的英語程度,也是持續學習。」

吳佳穗帶領小二兒子和大班女兒學英語的方式就是「陪伴」,她深知要讓孩子說英文大不易,在日常中注入英文元素的經驗有成功也有失敗,例如她會假裝不經意地和孩子講英文,但換來的卻是兒子投訴:「不要再講英語了!」她大笑也許自己太刻意了,但同時表示女兒已經會自然而然地說出Do you want⋯? 等簡單句子。

看電影也是學習的好機會,吳佳穗會租英文版的《冰雪奇緣》、《動物方程式》等電影,想當然爾孩子會抱怨聽不懂,但她只是兩手一攤說「只有英文版,不然不看也行。」適時忽略孩子對中文媒介的依賴性,強迫孩子從英文版或沒卡通這兩種選擇中挑一個,結論是兒女仍然看得很投入,想方設法理解劇情,無痛式累積英語實力。

吳佳穗會用點讀筆帶領孩子讀繪本、學英文,讓他們逐漸習慣在生活中學習英語。(照片提供/吳佳穗)

日常生活中,吳佳穗會用Youtube 播放「super simple songs」歌曲系列,讓兄妹搭配畫面輔助訓練聽力,或選擇能使用點讀筆的英文繪本,她笑稱點讀筆簡直是「媽媽救星」,不僅能讓孩子接觸道地發音,也能讓忙碌的媽媽喘口氣。久而久之,以往總要陪讀的女兒已能使用點讀筆主動翻閱難度合宜的英語啟蒙書,如神奇校車、樂高系列等書籍。「我發現小孩透過聽覺加圖像自主學習的方法不錯,啟蒙後,要銜接進階內容就輕鬆了。」

學校課後之餘,吳佳穗邀請孩子的同學組成英文線上共學班,找外籍老師用英語與孩子互動,因為都是認識的朋友,孩子能自在放心地開口說,英語學習的過程也成了人際互動、情感交流的媒介,這種不同於傳統補習班輪流發言的氛圍,是她理想的語言學習環境。

如同多數家長,吳佳穗希望孩子及早培養英語力,擁有國際溝通能力後,未來能有更寬廣的工作機會或生活模式。她認為自己屬佛系學習派,一來本身有工作要忙,二來孩子行程多元,不見得能固定排入英語課。但只要保有「持續接觸、學習有趣」的原則,並給孩子設定幾個親子間的小挑戰,像是每周看一本英文繪本、日常簡短英語對話等,都是絕大部分雙薪家庭能做到的事。(採訪報導/蘇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