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興趣出發 將英語融入日常生活

在桃園市政府社福單位負責社會福利業務的廖盈惠,兒子小淵目前就讀小學四年級,前陣子因為疫情學校臨時停課,她把孩子帶在身邊一起上班,前來洽公的民眾看到有小孩在公務機構裡,好奇地跟小淵對話,其中不乏來自美國、越南、印尼等在台灣的外籍人士,這也是小淵第一次發現自己能聽懂外國人的英語,並可以回應互動。雖然英語不及流利程度,但對孩子而言,日常所學能在真實生活中使用, 已是很具體的成就感。

廖盈惠認為語言的學習應該融入生活中,因此在小淵剛出生時,就買了鵝媽媽童謠給孩子聽,其中包含許多耳熟能詳的旋律,像是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等兒歌,都參與了小淵的嬰兒時期。當時廖盈惠並未刻意要求小淵認字或背誦,但久而久之,她發現兒子已經能在洗澡時知道洗澡玩具船boat、噴濺水花splash 等詞彙。

廖盈惠也挑選了自己學生時期就很喜歡的美國童書插畫家Ricard Scarry 的作品當作親子共讀的素材,並根據小淵各時期不同需求選書,如幼兒園階段學習「請、謝謝、對不起」禮儀,而母子兩人從中壢搭車前往台北的博物館看恐龍展時, 則攜帶《The Night at the Museum》、《Dinosaur Time》兩本書,陪伴兩人的台北小旅行。雖然廖盈惠謙稱自己沒有很厲害、也並無有條理和完整規畫英語共學的經驗,但其實英語就在她的精心設計中,無痕地融入孩子的日常點滴。

廖盈惠依照孩子的興趣選擇英語繪本,激發孩子學習動機。(照片提供/廖盈惠)

進入國小階段,學校開始教字母和發音後,小淵曾興奮地和媽媽分享自己會拼出SUP(Stand Up Paddle)立槳的字彙, 這是他們一家人假日經常從事的海上活動,還能獨立拼出storybook、baseball、cute 等課本還未教過的單字。看到過去佛系教學日常能有今日的成果,也讓廖盈惠確認這個方向是適合小淵的做法。

現在就讀中年級的小淵,對戶外活動有滿滿熱血,對滑板、衝浪、足球、籃球等多元領域都極具興趣,媽媽的英語繪本選書守備範圍變大了,更開始從Netflix 搜尋孩子感興趣的影集,如《Skater Girl 滑板女孩》、《Surviving Summer 逐浪之夏》等,都是全家周末家庭時光一起欣賞的片單。由於小淵對滑板和衝浪充滿熱情,便會積極張開耳朵聆聽英語對白、努力理解影片內容。廖盈惠根據不同時期與情境,選擇相關主題的繪本,結合生活教育和語言學習,讓兒子對學習第二語言沒有排斥感,也能逐漸感受到具備英語能力的喜悅,讓學英文成為理解世界的方式。(採訪報導/蘇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