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排斥英語學習?ETS官方講師:多數家長忽略了這三件事

「Sand is in my hat. Sand is in my towel.」看起來只有四、五歲的小男孩,用稚嫩卻漂亮的發音讀出一頁一頁的英語故事,小小年紀可以獨自閱讀英文繪本,讓人眼睛一亮,他是怎麼辦到的?

這是在《Little tinker 停課教育實驗室》粉絲專頁的一段影片,粉絲專頁的創辦人范雅筑,曾任中學外語中心主任,同時也身為ETS官方工作坊講師,至今累積超過十五年教學經驗的范雅筑,不僅時常在教育平台上發表文章,更是時常受邀至學校演講。

影片中的男孩正是范雅筑的兒子:今年四歲五個月的Ethan。Ethan從一兩歲開始接觸英語繪本、操作書,到現在已能獨立閱讀,其中的顯著成長,正因范雅筑實踐了「互動」,與挑選「對身心有益」的教材,這也是她親子共學英語的核心。

何為「對身心有益」的教材?范雅筑解釋,「所謂身心有益,為根據當時的發展任務去做界定。」發展任務又是什麼呢?她舉了個有趣的例子:孩子兩歲時,許多家長會試著讓孩子開始戒尿布,並練習獨立如廁,此階段的孩子,有的可能害怕一個人上廁所,有的甚至對排泄物感到眷戀。每個孩子對如廁都有不同的想像,此時若是選擇相關主題的英文繪本,便是一個很棒的連結。

范雅筑更鼓勵家長:「找尋繪本的時候,可以把英語的學習放在第二順位,第一仍是小孩面對的課題,以及親子間心的距離。」現今的繪本千奇百怪,根據孩子的成長階段、身心狀態,可以試著搭配有步驟性,或著奇幻有趣的繪本,有了連結與共感,不僅對成長有幫助,更能讓孩子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

而什麼是「互動」?互動有許多層面,許多父母會誤解所謂互動就是『跟讀』。范雅筑解釋,真正的互動應該是讓孩子自主篩選、思考和回答。

找到孩子有興趣的主題與教材,是范雅筑(右)親子共學的秘訣。(相片提供/范雅筑)

范雅筑舉例,每天睡前的共讀時間,她會拿出三本書,並將準備這三本書的用意告訴Ethan,讓Ethan自己選擇,久了之後,Ethan甚至會主動問「媽媽妳今天要讀哪一本繪本?」並反過來介紹選擇這三本的理由。

范雅筑補充:「父母很容易因為太想跟小孩分享事情,而在提問後輕易給出答案。」長期下來不僅會造成孩子的依賴性,也會慢慢失去對英文的熱忱。

范雅筑也整理了與Ethan在共讀中,親身體會的三點建議給其他家長。第一點為「時間」,三歲以下孩子的共讀時間,儘量不要超過15分鐘。「不一定要每天,但儘量要營造一個規律的時間。」許多家長設定的時間太長,不僅孩子坐不住,更可能會有反效果。

第二點則為「主題」,鼓勵家長去找到孩子真正有興趣的事物。「以孩子有興趣的東西作為載體,引導、觀察,如數字、顏色等。」例如Ethan非常喜歡汽車,當主題是車子時,Ethan總是更專注、充滿好奇,並敞開心胸學習。

最後一點則為「教材」,范雅筑建議家長試著去尋找不錯的系統教材,經過幼教以及語言學家的編排設計,不僅符合小孩身心發展,也能讓家長少些負擔。她同時也提醒,「小孩子的心捉摸不定,一套很容易就膩了。」

現在范雅筑與Ethan,仍維持著每天睡前的共讀習慣,「想要營造小孩對英文的興趣,最重要的就是持續性以及線性。」共學沒有捷徑,需要隨著孩子的狀況慢慢去調整,找出最適合的模式。

而關於大家最關心的學習成效,她認為對孩子的了解與關注程度決定一切,「每個家長都是科學家。」范雅筑笑著說,「你不去觀察檢證、不去跟他對話,你就永遠不會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

不過,如果家長願意且有興趣,范雅筑仍推薦讓孩子參加有信效度的測驗。「可供做為總結的成就評量,同時做為下個階段的學習起始校準,是非常有效率的英語學習方式。」等Ethan再大一些,范雅筑也打算讓他參加TOEFL primary測驗,「畢竟自學不如在學校學習那樣有結構性,就像定期做個體檢一樣,看看哪裡有缺漏偏廢,可以因應調整,是保持英語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一環。」 范雅筑透過對話、互動、教材,連結孩子的經歷與感受、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對英文萌生極大的興趣,現年未滿五歲的他,今後的成長更是指日可待。(採訪報導/王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