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台灣被噤聲的論壇,讓她投入國際教育 20 年:要讓世界看見台灣孩子有多優秀!

國際交流與服務學習的趨勢,近年在教學現場方興未艾。不過,早在 20 年前,高雄女中就有一位英文老師,開始將資訊科技和志工服務導入英語教學,號召高雄地區學生成立社團,以知識服務和跨文化交流為主軸,服務足跡踏遍全球。

李旻俐(左)經常赴海外參加國際會議、論壇,接觸最新教育趨勢。(照片提供/李旻俐)

「我要把世界帶到台灣孩子的眼前,更要讓世界看見台灣孩子有多優秀!」她,是已退休的雄女英文教師李旻俐。1997 年,李旻俐接受教育部指派到菲律賓參加一場教育論壇,發現台灣的聲音在國際場合十分弱勢,讓她發誓要用教育的力量,帶台灣孩子昂首國際,打破被忽視的局面。

從此,她無論寒暑、不畏風雨,每年都帶著一群又一群的高中生,運用在校所學的英語能力,到世界各地進行服務學習。每年寒暑假,她們都到屏東的魯凱族部落,輔導原住民孩童學英語;更持續造訪澳洲昆士蘭圖翁巴(Toowoomba)市,教當地小學生華語和亞洲歷史文化,良好的口碑讓美國、日本、韓國的學校老師都來洽談合作。

李旻俐帶著雄女學生到屏東魯凱族部落教英語。(照片提供/李旻俐)

為了讓學生有更多國際交流的機會,她還主辦過亞洲學生交流計畫(ASEP),把日本、韓國、印尼、泰國等國家的高中生帶來台灣,和南台灣的年輕學子面對面。也積極爭取不同管道,讓學生在國際崇她社、世界課程與教學學會(WCCI)等組織的國際會議中擔任志工。

懂得放手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李旻俐以一個高中英文老師的身分,促成這些計畫實現。她在雄女教過的學生,談起她也都充滿感念,更不惜以行動支持恩師。

「老師不只全力支持我們參與國際事務,更給我們很大的自主空間。」目前在德國攻讀資訊類碩士的雄女校友陳品臻表示,李旻俐的教學方式對她影響深遠,「不會直接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而是丟出幾個問題讓我們自己去思考。」尤其是服務活動結束後一定開檢討會議,讓大家練習找出問題癥結點並學著解決,讓事情運作更順暢。

像是在偏鄉學童的英語課程設計上,陳品臻和同學們就學到了,事先和部落小學老師聊聊,調查實際需求後,再著手規畫課程內容。

網路讓教育不再侷限在教室裡

「這也幫助我在上大學後,做專題報告的功夫會比同儕更細緻,執行力也更強。」因為這樣,十多年來,不管李旻俐有什麼國際學習新計畫,總有許多像陳品臻這樣的熱心大姊姊,回來幫忙訓練小學妹,將老師的教育理念發揚光大。

當初和李旻俐共同架設網路學習平台的楊思瑄,現在已是一名國小老師。她記得當時李旻俐給她相當大的自主權,讓她把前後台的操作都摸得相當熟練。

因為李旻俐的「放手」,讓她在高中時期就能參與數位遠距教學,「我上大學時,已經能夠指導學校教授如何操作網站設定。」現就讀清大工程與控制學系的雄女校友鍾靜儀也分享,她因為參與澳洲華語教學,國際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都大幅提升,今年更投了科技部的創業計畫獲得獎學金,會前往以色列企業實習!

李旻俐相信,知識的力量必須透過行動的實踐,因此她總是鼓勵學生去教學,「學生要能現場教別人英語或華語,都得要先熟練這兩門語言的使用和轉換,英語能力往往進步飛快,還能從服務對象身上學習跨文化認知。」

20 年來,李旻俐不只犧牲寒暑假,親自帶學生飛到國外參與國際交流,平日晚上她也經常坐在電腦前,開直播為高中生講解英文寫作,或主持跨國視訊交流會議。此外,她還帶著學生架設網站,上傳課程影片及教材,讓更多需要的人可以觸及。透過這個平台,學生還能和 15 個不同國家的高中生當筆友。

當時是 1999 年,網路才剛誕生,李旻俐的網路學習平台,和現今的類似網站相比雖略顯陽春,學習成效卻十分良好,讓經濟部國家資訊月、美國教育部贊助的全球學校網路基金會都頒獎肯定,可說是當今開放式線上課程風潮的先驅。

就連現在退休了,她仍閒不下來,協助執行「美國高中生華語獎學金計畫」。受訪時,正忙著為美國學生張羅寄宿家庭、安排台灣學伴,「讓更多台灣孩子接觸國際事務,已經成為我的終身職志。」曾獲師鐸獎的李旻俐堅定地表示。像是泰武國小和青葉國小的英語課輔計畫,便持續了十年以上,不只寒暑假有英語營隊,每週更有視訊教學,在部落的孩子喊她「電腦裡的老師」。

至今,第一代受惠的孩子上了高中、大學,還回到部落教導其他孩子,「我們希望部落的教育品質全面提升後,未來不再需要外力介入。」

而澳洲華語文教學計畫也是一樣,李旻俐知道許多學生無法經常出國,透過定時視訊,高中生和澳洲小朋友的交流可以更加頻繁、親近。為此,李旻俐甚至不惜自掏腰包,用師鐸獎獎金購置視訊設備。

認為台灣學生聰明靈活,李旻俐為他們爭取赴澳洲教華語的機會,並推廣台灣文化。(照片提供/李旻俐)

學習換位思考 切中服務對象需求

李旻俐透露,她在和國外高中老師互動的過程中,觀察到國外的中學教育十分重視跨文化素養,便主動向對方提案合作,讓雙方學生進行語言交換和文化差異的探討,「當對方也能有所收穫,自然會想要繼續合作」。

「其實外國人都對中華文化很感興趣,所以我的課程設計就會往這個方向去發想。」一次遠赴捷克參與一場國際會議,李旻俐帶學生教外國人用書法寫名字,還吸引到韓國教育部長來拜託李旻俐,用視訊教導韓國老師呢!

「我希望任何計畫都要有長期目標、有延續性。」李旻俐強調,她希望學生不僅從中學會如何運用英語力,還有換位思考的能力。不是寒暑假抽空到部落待個幾天、教教帶動唱,就能夠改變偏鄉學童的命運,「要設身處地去想:服務對象真正的需求是什麼?能不能長期做下去?過程中學生也才能真正學到東西。」

李旻俐表示,台灣學生其實相當聰明靈活,只是因為國際視野不足,缺乏領導、策略等相關能力的訓練。她相信,只要練好英語能力,多參與國際交流,練習解決實務問題,台灣年輕人在國際上發光發熱,將指日可待!(文/賴亭宇)

About 李旻俐
出生:1965 年
現職:台灣青年知識網路學會執行長
經歷:高雄女中英文科教師暨實驗研究組長、行政院青輔會全國志工導師、國際崇她社委員
學歷:澳洲南昆士蘭大學 IMBA、高師大英語系
獲獎:2015 年教育芬芳錄、2003 年師鐸獎、2002 年 Global SchoolNet 線上合作式學習貢獻獎、2000 年經濟部國家資訊月最佳資訊應用人才獎

完整精采內文請見期刊
《 English OK 中學英閱誌 》第 11 期
各大通路、誠品書店、博客來同步販售中!
期刊訂閱 » 優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