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前的年代不同,如今的孩子從小接觸國際資訊,讓他們對世界格外嚮往;也和過去的環境不同,我們以為孩子至少應該上大學或是大學畢業後,才有獨立自主的能力,但其實現在的高中生在豐沛的網路資訊和鼓勵多元學習的家庭教育下,相對有了更多機會與管道,自主掌握人生方向。
根據教育部最新資料統計,台灣2015年高中應屆畢業生有1,443名選擇出國讀書,相較於2010年僅556名,六年來成長近1.6倍;而高中階段就先參與海外交換計畫的學生也與日俱增,在在顯見出國讀書的年齡層正逐漸下降。而當孩子提出想要到國外讀書,這時,一直守護在身邊的爸媽該不該放手?怎麼放?可說是為人父母的一大課題。
為此,本刊邀訪了兩對親子:女兒陳可耘在高中時到國外當交換學生一年,爸爸陳榮裕是促成交換的推手,但也不諱言地說已預期孩子在國外會有撞牆期;另一對是兒子楊博凱正在香港讀大學,媽媽鄭珮華笑著說現在就先開始適應孩子不在身邊的日子⋯⋯。從爸媽的心情到孩子們的想法,我們看到了18歲的天空很遼闊,18歲孩子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學著長大。
文/沈欣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