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系傷腦筋!快看大學最夯科系大解密

吃美食、看電影、買手機,你都會事先做功課,上網看評價,比較CP值。「選系」不只影響大學四年,更影響未來職涯,這麼重大的決定,你怎麼可以不審慎評估?這次《English OK》邀請了超過十位專家師長,為大家分析選填志願時,應該掌握的科系前景與評估重點,幫助你做出不後悔的選擇。

圖片來源:English OK

老師說看興趣,爸媽說看分數,網路上的落點分析眾說紛紜⋯⋯你也在為選系傷透腦筋嗎?事實上,大學的科系發展與產業趨勢息息相關,所謂的熱門科系排行,其實是產業人才需求反映出來的結果。現在的熱門科系,以後不一定吃香。如果想要畢業後有好出路,就必須先了解科系的發展前景及潛力領域所需具備的核心能力,選出最能培養自己實力的校系。

根據2018 年《遠見雜誌》最佳大學排行榜,台灣頂尖大學有綜合化的趨勢,各校都積極提升學生的多元能力發展,培育跨界人才。例如國立清華大學致力強化人文社科領域的系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也重視發展跨領域課程,整合現有科目開設大數據、環境監測與防災、高齡服務人才培育等學分學程,以因應社會趨勢。

通才抬頭》跨域學習成趨勢

逢甲大學跨領域設計學院(d.School)院長佘日新表示,因為新科技的快速發展,傳統的科系劃分已越來越模糊,未來社會需要的是能夠連結不同領域知識的人才。像是前陣子很夯的工業4.0,就是2012年左右才出現的新觀念,必須整合應用機械、程式、設計等學問與技術才能運作。

而目前國際上發展最受注目的新領域主要仍是AI,因為應用層面太廣,佘日新認為,不管念文、理科系都必須學習相關知識,「至少要有基本素養,未來才不容易被AI取代」,建議在選擇校系時,將相關學習資源的多寡納入考量。

進一步來說, 不只是理工人需要提升人文素養,人文學科的學生也需要學習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即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現在很多學校就成立跨領域學院,強化通才教育,甚至成立不分系學士班等,增加學子探索跨領域知識的空間。

未來,大學降低必修學分、增加選修和通識學分的學習方式可能會是主流,或許也無形中減輕了高中生選系的壓力。

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暨跨領域學院院長吳介信則認為,另一波潛力科系趨勢,可以從政府推動的5+2新興產業來觀察,包括智慧機械、綠能科技、亞洲‧矽谷等,都將是帶動大學人才需求的重要拉力。再加上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醫療照護、生技製藥、新農業等相關領域也深具發展潛力。

以北醫大為例,除了護理學院下既有的高齡健康管理學系及護理學系,更於2013年成立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期望培育更多中高階長期照護人才。今年也新設立跨領域學院及食品安全學系,提供3D列印等器材供學生進行創新研發,目標養成具深度及廣度的生醫人才,為台灣人的健康貢獻心力,呼應永續發展的社會期待。

實務應用》結合國際溝通力最吃香

吳介信分析,目前很多學校是以既有的專業科目為基礎,再結合其他必備能力的學習,例如程式設計、國際溝通能力等。佘日新則說,現在寫程式很熱門,許多學校的跨領域課程都以各學科結合數位學習為主,但也不可忽視國際事務經驗的累積。因此選系時,除了注意其在專業領域的發展,也要考慮該校的國際學習資源。

大學越來越重視團隊討論與實作的學習模式。(照片提供/逢甲大學跨領域設計學院)

像是逢甲跨領域設計學院,便結合了國外盟校如美國辛辛那提大學、不同系所與業界師資,開設智慧織品、循環經濟、雲端應用等專案課程,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與團隊合作經驗,並培養實務應用能力。

逢甲建築專業學院學程主任高敬賢進一步分享,為了培養具多元專長與實務能力的建築人才,逢甲大刀闊斧改革傳統建築 系,成立國內第一所建築專業學院,分建築、室內設計、創新設計三組,課程設計包括社會學、心理學、藝術文化等多面向,更符合產業人才需求。

除延攬國際級建築大師到逢甲開課外,逢甲建築專業學院更長期與義大利都靈理工大學、日本東京大學合作,舉辦國際建築學術交流工作營(TTT Workshop),讓三國師生齊聚交流並協作產出作品。

國立政治大學人文創新數位學院(X學院)執行長暨資訊科學系教授李蔡彥認為,如果說數位能力逐漸成為人才的加分項,那麼專業結合英語能力就是基本門檻了。包括大數據、AI、社群行銷等領域,頂尖的發展還是以國外為首,「所以英文一定要好好學,把握大學資源拓展國際視野。」

而對第一類組學生來說相當熱門的商務管理科系,更是格外重視國際溝通與團隊協作能力。東海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主任Donald Gotcher 認為,商管學生的學習領域相當多元,而且特別著重英語溝通技能的養成,在電子商務、社群行銷崛起的時代,是任何國際化企業都不可或缺的人才。

釐清方向》從課本與課表找答案

國立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蘇文鈺於《天下雜誌》專欄撰文指出,選系時不只要考慮自己想要培養什麼樣的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未來要如何把自己的專業跟別人的專業連結在一起」。他認為,不同學校的相同科系,在其對應的領域可能各有所長,評估時可以先了解該校系在相關領域最突出的部分是什麼,有沒有想跟隨的老師等等。

此外,也必須研究該系的課程規畫,蘇文鈺舉例,有些科系光是系訂必選修,四年加總起來就突破 100學分,對於渴望到外系修課、跨領域學習的人來說,可能就不太適合。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葉丙成也建議,可以先到各系官網查詢課程地圖,再翻翻大學教科書中譯本,對該校系的學習內容有最起碼的了解,才有可能釐清自己的志願。

台北市建國中學輔導老師鮑順聰則認為,若是對自己的興趣還不是那麼明確,建議可以綜合型大學為目標,選擇重視跨領域課程或不分系學士班的學校,未來可多修不同領域的課程再決定方向。而若是很確定自己想要什麼的學生,就可以鎖定該領域中資源最多、表現最亮眼的校系。

「選系不能等高三才決定」,台中市惠文高中輔導主任黃慧芬以多年生涯輔導經驗來看,許多學長姊沒有想清楚自己的專長和喜好,按照學校分數排行來選填志願,上大學後常常會產生預期落差。建議從高一開始,就要多參與課外活動,包括講座、參訪、營隊等,都有助於認識一所大學的學習資源與內容,並從中了解個人的興趣和專長。此外,不只高中教務處或輔導室會提供豐富的大學招生資訊,若是心目中已有較感興趣的學科領域,也可以訂閱期刊雜誌,內頁通常會刊登相關系所的招生資訊及活動廣告,可藉由參加活動進一步具體勾勒未來的學習樣貌。

追求能力》多方嘗試提升自我價值

蘇文鈺強調,大學文憑的光環不斷褪色,重點應該要放在能力和眼界的培養。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積極去修各種課、嘗試不同的機會,別再僅著眼於短期的成績、學分、利益,而要追求能力。

他說,當進入職場後,想要擴大眼界會比較困難,因為新鮮人基本上都是從比較初階的職位做起,而大學就沒有這種限制。

鮑順聰也勉勵高中學子,人生沒有永遠最好的決定,只能衡量當下的自己和現實條件來做出規畫。未來,會改變的不只是環境,你自己也可能會產生許多變化。所以不要害怕失敗、害怕做錯選擇,關鍵在於持續學習與思考,把握最能自由學習的大學時光,積極成長、提升自己的身價吧!

選系前,先看三大未來關鍵能力

1.跨領域整合能力:

具備高度好奇心與學習熱忱,能夠以第一專長為基礎,理解並連結其他不同領域的專長,進而思考並提出創新,無論做什麼都會有成就。

2.國際溝通與協作能力:

職場越來越無國界,團隊合作也越來越密切,具備英語能力和溝通協調的能力,是未來工作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

3. 永續發展能力:

能夠正視資源有限的現實,解決這一代與下一代的社會問題,包括高齡化、貧窮、食安、能源短缺等,將會是炙手可熱的人才。

(整理/賴亭宇)

文/賴亭宇

延伸閱讀》時事趨勢影響選系 一起看哪些科系不退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