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堂英文課不一樣!讓學生真正學會「用」英文

覺得英語課就是背單字、背句型?
遇到考試就是單選、多選、克漏字連發?
他們的課,連接生活挑戰,開直播、查App,連Google協作都用上了,
108課綱特色課程和多元選修課程到底學什麼?這裡全部告訴你!

圖片來源:English OK

在新手村裡,你是一位等級一的冒險者,為了讓你能夠面對村外的探索,冒險者公會準備了很多訓練課程,可以按自己的想法自由學習,並且馬上就可以把剛學到的初階知識能力用在村外的探索上。

這個世界很大,你可以自由發展感興趣的領域,幫忙人們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等級高了,還可以前往不同的地區探索。當進入到新的區域時,也可能會遇到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沒關係,找人合作,互相幫忙,或是再學習需要的知識能力,只要想一想,總是會有辦法突破的。

素養導向》朝終身學習者邁進

上面說的,不是哪一款即將上線的手機遊戲,而是社會上討論很久的108課綱特色課程與多元選修課程。

新的課綱以「素養導向」為概念,強調學生學習時不是死記知識,更要主動、具備同理心,能夠把課程中學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應用在生活探索與解決周遭問題中。並且期望當學生長大後遇到困難時,仍然能透過自我學習或找人合作等方式,面對當下的難題。

不過,究竟什麼是「素養導向」呢?在教育部發布的《十二年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上,對於核心素養的定義是這麼說明的:「指一個人為了適應現在的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時,所應當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國家教育研究院是發展108課綱的重要研究單位,其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洪詠善表示:「要一句話說明什麼是『素養』很困難,但核心的重點在於『終身學習』的概念。」

就像許多遊戲一旦版本更新,開放新區域,玩法不同,就要學著用不同的方式應對,真實世界也是如此。洪詠善說,世界變遷快速,未來需要怎樣的能力,沒人能夠預測。

因此,108課綱以培養「終身學習者」為導向,除了要提供學生符合當下生活情境的能力外,更要培養學生隨時能注意到問題,進而針對不足的地方學習,做出行動,嘗試解決問題。而這當中就牽涉到了核心素養的三個面向:知識、能力與態度。

重視能力態度》英語學了要能在生活中使用

新課綱也不同以往只強調知識性的學習,而是加強重視能力及態度,以及三者整合後對周遭環境的探索應用。甚至可延伸為「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等三面九項層面的應用,以避免學生對學習沒有想法,不知道要學什麼、學了不知道怎麼用,結果連「新手村」都走出不去的窘境。

曾獲得全國Super教師獎的高雄市立鼓山高中校長莊福泰就曾在Facebook上以「做菜」為例說明知識、能力與態度。他指出,閱讀食譜,用什麼材料,如何處理食材,是屬於「知識」的範疇;動手拿刀切菜、熱鍋、下油、調味,屬於「能力」;而選擇將做好的菜分享給家人好友,感受分享的喜悅,則是「態度」的一環,重點在於我們對事情的主動性或價值判斷。

在108課綱強調「學了要能在周遭情境使用」的脈絡下,英語能力的重要性與應用性為何?洪詠善指出,英語能力是幫助學生國際移動與獲取國際新知的重要能力,學習的重點在於「從溝通互動中展現語言實用性」。

因此像是「校園英語導覽」、「招待外國朋友進行台北一日遊」等學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狀況,教師都可以嘗試融入課程中,讓學生學了後遇到機會時可派上用場;換句話說,像是表達力、未來職場力、自助旅行能力等,都可以是課程目標。

「真的很好玩,我們就連午睡時間都拿來利用,還想辦法請公假做簡報;而且每組都很會藏,上台表現都跟平常練習看到的不一樣。」說話的是台南市立永仁高中三年級的林順心,她邊說,一旁的同學吳亭頤一邊笑著補充:「真的,有些同學講超過時間,我都按了好幾次『時間到』的鈴聲,結果台上的同學超認真的,死都不肯下來,想要繼續講!」

她們樂在其中的是永仁高中英文老師蔡孟芬開的全英語課「看TED,學表達」,課程目標是讓學生能夠上台用英語表達自我意見。因為是小組合作,蔡孟芬還善用Google文件協作特性,簡報製作全部雲端化;這個課程除了安排校內的TED演講活動,還會帶學生參加校外的區域性或全國性演講活動,練能力技巧,更練學生膽識。永仁高中三年級的簡佑勳也說,剛參加課程時,覺得上台演講壓力很大,就連幾分鐘的英語自我介紹都沒辦法好好說完,但經過了解、習慣與適應後,上台發表自己意見已經比以前更「淡定」不害怕。

同樣讓人感到刺激有趣的,是台中市私立立人高中老師許惠姍開設的「旅遊英語選修課程」,期末報告不但要選定國家規畫一趟三天兩夜行程,並以英語簡報,而且報告還須以直播方式,透過學生的Facebook或Instagram帳號放送。

多元特色》直播也可以是期末考

喜歡旅行的許惠姍說,課程從發想到實踐,其實最困難的還是發想階段,「最初要想清楚,學生通過這堂課要獲得什麼結果,比如要完成自助旅行,學生會需要哪些能力?再一項一項檢視。」

隨之而建立起的課程,包括如何網路訂房、如何網路購買旅行用的機票或車票、如何善用Google地圖規畫路線等,都是在「自助旅行」的架構下所需的能力。而會選直播做為評量方式,一來是想讓學生體驗當一次直播主,二來透過直播,學生的作品也能被更多的人看到。

同樣是談旅遊,台北市立麗山高中的「A Green Tourism—from an English learner to an English user」則從環保的角度切入,讓學生在旅遊中留意節能減碳議題,並提供學生查閱碳足跡的網站,相較之下更多了「社會參與」的元素。這堂專題式課程,學生需要簡報,也需要和同學共同討論。「要讓學生做了,他們才會有體會。」麗山高中英文科召集人白玉璽補充。

重要的是,不論是特色課程或是多元選修課程,老師為了讓學生在期末時能夠完成目標,都會一步一步帶著學生成長,並對作業提供評分標準,讓學生明確知道在活動進行中,怎樣算達到要求,怎樣可以拿到高分。也讓學生在面對未知的恐懼時,知道怎樣利用手邊工具,做好充足準備。

文/張淳育

延伸閱讀》大學科系怎麼選?一起來看橫掃志願的5大不敗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