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體驗多元服務 彰中生啟蒙從醫志向

「我被指派擔任物資組組長,要用英語和他們溝通,我嚇得要死,和他們邊溝通邊在腦中組織文法,但根本來不及,後來才發現只要確實表達意思就好,文法沒有完全正確也沒關係。」就讀彰化高中三年級科學班的蔡宜芳如是說;「我一直以為他們因為貧窮不快樂,去了才發現他們沒這麼想。」接話的是高二的黃明政;「我們應該更心存感恩,不用對自己的生活這麼過不去。」高三的高采列補充。

參加彰中史瓦濟蘭志工團,讓學生們更懂得積極探索人生。(照片來源/彰中官網)

憶起前往史瓦濟蘭擔任國際志工的經驗,不用特意準備,彰化高中每位參與過的學生們都有滿滿的心得。到非洲史瓦濟蘭擔任國際志工活動是由彰化高中圖書館主任呂興忠發起,透過彰中校友施振榮捐款成立的「施振榮實驗與創作基金」提供經費,加上義賣書籍、企業贊助與募款等所得,每年徵選20多名學生參加,旅費全免,以家境清寒、沒出過國的學生優先參與,十年來已超過250名學生獲益。

從垃圾車裡培養出責任感

如此難得的服務體驗機會,每年徵選總能吸引上百位學生報名,然而名額有限,加上出國服務不能嫌髒、喊累,如何選出適合的團員?指導老師呂興忠說,彰中的作法是讓前一年出團過的學長姊安排指定任務進行評選,「由參加過的學長姊來選,最知道適不適合。」

「聽學姊介紹過這個活動後就一直很想去。報名的人很多,我那時候為了競爭獲得機會很拚,我們還必須跳進回收垃圾的子母車處理落葉。」洪曼真是五年前出團的成員,目前就讀馬偕醫學院大三,她當時遇到的考驗,包括在街上義賣書籍,以及利用落葉製作堆肥。也因為出團前的一系列培訓與心理建設,讓當時的她比起第一次出國的興奮之情,感到更多的是擔心不能好好完成服務的責任感。

彰中在史瓦濟蘭服務已邁入第十年,他們做的事包括捐獻物資、整理孤兒院、社區服務、採集當地諺語了解文化等,更在知道當地缺水灌溉後,在台發起募
款活動,籌募水庫的興建基金。

目前就讀彰中二年級、也是團員之一的黃明政回憶,他在當地社區為中風病人進行簡單的復健,有位病患為此感激地親了他的手,「我感覺那是很純粹的情感表達。」這也讓他相信,志工服務是有意義的。目前就讀高二的王維也說,非洲愛滋疫情嚴重,但實際相處過,讓他不會再對接觸愛滋病患有不必要的恐懼與迷思,甚至毫不擔心來個直接的擁抱。

辦衛教營延續服務精神

每年一次的國際志工服務,能解決多少史瓦濟蘭貧民的問題?這個問題,呂興忠傾向留給學生自己思考,但是離開台灣到不同環境的非洲服務,確實在高中這個發展自我的關鍵期,為參加學生提供了思考未來方向的重要參考。目前就讀高雄醫學大學五年級的蔡宗佑,想起在彰中的出團經驗就認為,當時不具備專業能力,能做的服務實在有限;現在自己已經是醫學系學生,就會希望未來能夠當個良醫幫助更多人。除了用功學好專業,他也利用寒暑假組織志工團隊,在彰化鄉下舉辦免費服務營,為小朋友提供簡易CPR等衛教知識。

而洪曼真參加過志工活動後,不但讓她有了學醫的想法,進而透過繁星計畫成了馬偕醫學院學生,高中時期為了能夠兼顧課業和課外活動,養成的時間管理觀念與有效率的做事方式,也讓她在大學期間不斷充實自我,不但前往印度參加醫學生短期交換學生計畫,今年暑假也爭取到機會,將前往歐洲參加另一個醫學見習計畫。

不論是畢業生還是在學學生,參加過志工服務的同學,都透過服務活動而對學、職涯有了更多的想法,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並且有自信拿出勇氣,為自己的理想人生積極努力。

彰中史瓦濟蘭志工團的志工3力
1. 適應力:
史瓦濟蘭基礎設施不足,面對飲食、住宿、交通要因便就簡。
2. 跨文化力:
需了解當地文化後,才能以對方需求思考問題。
3. 批判思考力:
志工活動如何真正幫助到服務對象?是否能更有系統地解決問題?都是團員回國後思索的問題。

About 彰中史瓦濟蘭志工團
團隊代表成員:
蔡宗佑:第四屆團員,就讀高醫大五年級
洪曼真:第六屆團員,就讀馬偕醫學院三年級
蔡宜芳:第九屆團員,就讀彰中三年級
高采列:第九屆團員,就讀彰中三年級
黃明政:第十屆團員,就讀彰中二年級
王維:第十屆團員,就讀彰中二年級
指導老師:圖書館主任呂興忠
服務地點:非洲史瓦濟蘭
服務內容:捐獻物資、整理孤兒院、社區服務、採集諺語了解文化、籌募水庫的興建。
志工經驗收穫:
1. 對擁有的事物心存感恩,不須事事埋怨。
2. 遇事懂得正面思考,並以行動嘗試解決問題。

文/張淳育

《 English OK 中學英閱誌 》
各大通路、誠品書店、博客來同步販售中!
期刊訂閱 » 優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