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松高中國際文憑班 大量文本分析訓練思考

西松高中IBDP實驗班的學生藉由互相討論激發更多思考,並培養同理心。(照片提供/西松高中)

台北市西松高中於去年(2021)獲得國際文憑組織的認證,成為全台第一所公立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國際文憑)學校,並已在110學年度首度招收20名IBDP(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實驗班學生。

西松高中長年以英語教學為優勢,除了有20年歷史悠久的英文資優班打底,近年因應108課綱,也以全球議題作為校定必修,再加上雙語國家政策開跑,內外雙語氛圍兼備,因而順勢出擊發展國際教育。

深化英語 高一銜接課打底

IB課程以跨領域、素養導向為人熟知,在高中階段修課年限為兩年,西松高中國際交流處主任陳瓊玉分享,IBDP實驗班課程包含延伸論文、知識論、創意體能服務三項核心必修科目,以及語言與文學、語言習得、個人與社會、自然科學、數學、藝術等六個學科組,學生修畢三門核心課程,並從六個學科組中各選修一門課後,就能取得IB國際文憑。

學校可以依照師資、學生需求,選擇要開設的科目,例如個人與社會學科組開設宗教、心理學、商業管理,自然科學學科組則有設計科技、環境系統與社會等多元課程讓學生選修。除了數學、自然為中英授課,其他課程幾乎以全英語進行。

陳瓊玉提到,只要是語言科目,IB的評量項目一定有口頭展演和書寫報告,「它的production是比較重要的」。考量到高一新生剛從國中畢業,從未體驗IB課程,且學生以考試分發入學,大多習慣背誦、有標準答案的考題,為了改變傳統學習習慣,IBDP實驗班高一時安排漸進式銜接課程(pre-DP),每周八堂英文課,分別強化英語在文學的深度使用,以及生活中的聽說讀寫能力。

陳瓊玉舉例,外籍老師會在課堂中以演講內容、新聞報導、信件或網路貼文等內容,訓練學生對不同文體的閱讀與文章撰寫的能力,並指派課後作業;另外也針對文學作品與同學進行分析討論,陳瓊玉說,「老師會用詰問的方式讓學生閱讀文本後,再引導他們如何找到論證去支撐自己的看法」,讓學生逐漸習慣IBDP課程的難度與評量方式。

「IB希望老師教給學生的不是一個知識片段,而是概念」,以此為出發點,IBDP實驗班的學生升高一的暑假作業是閱讀小說《追風箏的孩子》。陳瓊玉解釋,這個故事背後蘊含了阿富汗的民族文化,也探討主角與童年好友之間的種族階級差異、友情關係,藉由跨文化、跨議題的閱讀,讓學生具備放眼全球的眼光。

不同於一般課堂中老師從頭到尾的單向講授,IB課程期望老師的講述時間最多只占40%,以一堂50分鐘的課程為例,先由老師講解20分鐘的學科知識背景後,剩下的時間交給學生互相討論,最後再由老師針對學生的發表給予回饋及反思,這樣的模式即是IB課程的完整架構。

在IB課程老師講述只占40%的理念下,自然課老師講解後,由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照片提供/西松高中)

IBDP實驗班學生黃雅薰分享,IB課程上,老師的提問沒有標準答案,且閱讀時更著重在文本的分析,以及作者運用了什麼技巧與使用的目的。她也喜歡和同學合作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透過表達自我、傾聽他人的想法,也有助於思想啟發、溝通技巧並增進社交能力,讓她學習如何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

必備特質 抗壓性、好奇心

IB課程讓學生進行大量的分析與思考,學生丁子涵就分享自己最喜歡的課程是商業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除了學到企業結構、行銷技巧、文案分析,她也從中了解人們如何思考。學生黃耀寬坦承,使用非母語上課對他來說確實是一大挑戰,但在了解IB的設計理念後,也讓他更勇於接受挑戰。

IBDP實驗班強調海外升學,以考試導向學習的學生進入實驗班勢必會經歷一段磨合期,陳瓊玉期望學生有抗壓性、好奇心、自我管理能力,且不怕犯錯願意學習,「心理素質會比原先成就還重要」。在台北市教育局媒合下,西松高中和日本青森縣一所IB學校已有初步交流意向,期待未來疫情明朗後由教師互訪開始,連結世界更多IB學校。

文/楊旻蓁

《 English OK 中學英閱誌 》第31期
各大通路、誠品書店、博客來同步販售中!
期刊訂閱 » 優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