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學生,讓兩校都自豪。」有鑑於台灣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兩岸關係,需要結合軍事與科技的力量,發展堅強的防衛系統,交通大學與國防大學理工學院首創先河,開辦「系統工程與科技學士學位學程」,攜手教育合作計畫,於108學年度招收學士班學生,踏出培育「文武兼備」國防科研人才的第一步,不僅未來就業有保障,交大光環也讓文憑更加值。
交大前校長張懋中2015年上任後,即積極推動交大與國防理工兩校合作構想,當時一度引來不少質疑與反彈聲浪,被認為是國防部推出的「募兵奇招」,藉由交大文憑為軍校招生。不過張懋中以宏觀角度看待此事,他說,美國研究型大學著重身體防衛(生醫科技)和國家防衛(國防科技)研究,國防研發是促成國家先進研究發展的最大動力之一。
他認為,交大與國防理工合作,將能提高學子從事國防科技研發意願,由交大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國防大學把關軍事教育基礎,共同提升國防科技及相關人才競爭力。
六大學組培養各領域專才
交大前瞻系統工程教育院副院長、系統工程與科技學士學位學程主任陳慶耀表示,依兩校合作模式,新生入學後由國防大學提供完整軍事教育,交通大學規畫專業學科知識,培養高素質軍官幹部。
學士班採入學不分組招生,入學後,第一學期以不分組的方式修課,第二學期自學程六大學組:電機組、資工組、環資組、動力組、機航組、化材組選定主修組別;第三學期開始前完成各組選擇專長領域作業,以符合國軍任官任職及兵科專長要求。
陳慶耀表示,學生主要在國防理工上課、住校管理,課程部分則由交大與國防理工共同規畫,兩校教師合作開設專業課程,並統一核心課程教材難易度、進度和評量方式。他強調,此學程學生並無特例,必修科目微積分、物理、化學都要與交大學生一起參加會考,因此得上緊發條。平日除了接受軍事訓練,學習專業課程之外,大一學生周六也要到交大校區上實驗課程,相當辛苦,不過也非常充實。
而英文是學習所有專業科目的基本工具,陳慶耀希望學生能多利用學校課程強化英文能力,未來也會尋求資源,促使學生跟國際頂尖軍校交流,例如美國維吉尼亞軍校(Virginia Military Institute) 或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畢業領雙校證書 就業有保障
陳慶耀指出,此教育計畫依教育部大學法等相關規定辦理,符合學位授予規定;軍事養成部分,也依國防部《軍事教育條例》及《軍事學校及軍事訓練機構學員生修業規則》辦理。因此,未來學生畢業後,將獲頒交大證書(工學士學位),畢業證書上也同時註記國防理工為合作單位,並由國防大學理工學院頒授軍事結業證書。
而針對學生畢業後的出路,陳慶耀表示,軍費生在接受學術專業與軍旅訓練後,未來能在軍旅生涯中,真正活用自己的長才,為國防科技帶來新氣象。
他分享學院裡就有學生從高中時就有意讀軍校,參加此計畫之後,認為在理工學院每天都有新的學習,過得十分充實;雖然生活大小事皆軍事化管理,但只要不斷督促自我,了解自身定位,就能離合格軍人更進一步。
除了軍費生,陳慶耀分享代訓生畢業後可投入軍民科技單位,不用待在軍隊也能投入各種高科技的研發。例如,曾有學生以中科院代訓生身分就讀此學程,他認為戰爭為科技帶來進步,最新的技術和點子,除了商業界,就是國家最需注重的國防,而中科院身為國防科技之核心,一直都是懷抱研究精神的人才所嚮往的工作環境。
即便未來不在軍方系統工作,軍用科技也與民生息息相關,例如美軍研發的GPS定位系統與網際網路,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台灣負責國防工業的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也曾經開發過民生用品,甚至與民間大廠合作,共同開發武器系統,透過這些例子,都證明了從學院畢業的學生,走進民間後依然可以在企業發揮所長、貢獻研發能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今周刊《2020前進大學》)
文/黃筱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