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哈佛英語營講師 盼赴美讀碩士

喜歡小孩的孫曉涵(左)在菲律賓擔任志工時,與當地孩子培養出好感情。(照片提供/孫曉涵)

在2021國際志工生活節的講台上,台北大學企管系的講者孫曉涵,開場即邀請大家一起思考:「對你而言,生活中哪些是最重要的事?」她所指的最重要的事,是除了能帶來快樂,亦可能代表自身的信念與價值觀,並且從現在去想像未來時,這些事情是存在生活中,也可能是每天必須做的事。

「唯有自己的信念夠堅定,真正熱愛正在做的事,才能讓自己的行為產生影響力,散播出去。」孫曉涵以菲律賓志工的經歷,分享並定義快樂的本質,對她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去幫助他人。

志工足跡從台灣到海外

孫曉涵升高二那年暑假第一次當志工,最初純粹因為喜歡小朋友,去了高雄六龜的偏鄉小學服務;自此,她就希望能到其他地方甚至海外當志工,體驗當地的文化與生活。於是,她在2019年加入「微客國際志工」,曾去過菲律賓宿霧的孤兒院兩次,還有屏東里港和彰化路上的教會。

「我是一個很目標導向的人,在服務的過程中,我會不斷反思自己到底能幫助到他們什麼、帶來什麼?」孫曉涵體認到所謂「幫助」,有時候是無形的,除了體力與金錢上的外顯表現,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支持,讓接受幫助的人知道,即便是毫無相關的人也願意付出時間和努力,使他們瞭解自己的價值。

孫曉涵最遠的志工足跡是菲律賓的宿霧,由於菲律賓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在城市的居民和孩子普遍都會英語,著實讓她能溝通無障礙;不過她在宿霧卻踢到鐵板,因年紀較長的居民,仍使用本土語言居多,孫曉涵只能利用簡單的單字,加上肢體語言來表達意思。這些問題在彼時是困難,此時的孫曉涵回想,卻認為是相對容易解決的問題,「最困難的挑戰,其實是離別」,當志工活動結束時,她流淚向孩子們道別,萬般不捨。

為出國深造提早打下基礎

孫曉涵(第三排左四)曾擔任「哈佛臺灣英文領導營」的講師,並擔任2021總召負責人。(照片提供/孫曉涵)

要當一名國際志工,英語能力是基本條件,這方面孫曉涵很早就下足功夫,備好英語能力。三年來擔任國際志工期間,她也被選入「哈佛臺灣英文領導營」的講師,並曾任職總召負責人。這是一個由美國哈佛大學與台北大學合作的高中生營隊,由兩校的學生志工擔任講師,營隊全程也嚴格要求使用英語,促使學員在全英語環境中,模擬未來與國際交流的情景。

由於國小和國中就讀雙語學校,孫曉涵對英語的認知就是「工具」,之所以會將語言「晉升」為興趣,是為了進一步瞭解西方文化,尤其她的國小好友移民美國之後,兩人書信往返數年,對方分享自在快樂的生活,讓孫曉涵好想一窺究竟,她篤信將來一定要出國讀書。

為了實現童年的夢想,孫曉涵不斷加強自己的英語能力,她追劇追的是美劇,如經典喜劇《Modern Family》、法律電視影集《Suits》等,平常聽的Podcast有介紹海外台灣人故事的《Taiwanren》、美國當地新聞《Up First》、國際時事新聞《Today, Explained》,就連看的YouTube影片也挑選全美語的頻道,如《Thoraya Maronesy》,該影片以隨機街訪路人探討心理現象;此外,也常閱讀Instagram上的短文,如介紹不同種族、人文背景故事及時事的The New Yorker和Humans of New York。孫曉涵積極搜尋出國的機會,除了瀏覽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網站,也會看其他大學國際事務處的訊息,2018年她終於如願到美國當暑期交換生,體驗到完全不同的上課方式。

美國的老師非常鼓勵學生自學以及自我探索,也很要求學生主動發表自己的想法,「我自己是非常喜歡這種互動模式,很希望將來能前往海外就學。」這趟美國之旅,讓孫曉涵對自己的目標更堅定明確了。

孫曉涵為企管系學生,因為發掘自己對統計、分析很有興趣,因此輔修統計系,未來想念商業分析專業的碩士;即將大學畢業的她,計畫先工作一陣子再去美國讀碩士,「有工作經驗,會更清楚知道自己欠缺的能力,也較能順利申請合適的學校。」

About 孫曉涵
出生:1999年
學校: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三年級
經歷:108年微客國際志工菲律賓宿霧隊、108年微客國際志工彰化路上隊、109年微客國際志工菲律賓宿霧隊、110年微客國際志工屏東里港隊、哈佛臺灣英文領導營總召
英語程度:TOEFL iBT 102分

文/陳宛妤

《 English OK 中學英閱誌 》第32期
各大通路、誠品書店、博客來同步販售中!
期刊訂閱 » 優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