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高中生都將醫學系視為第一志願,許多人總認為考上醫學系,便能搖身為人生勝利組,但設定目標前,你是否確定當醫師就是你的人生想望?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的劉俊毅,高三那年順應社會價值觀與家人期許選擇就讀醫學系,卻幾度讓他感到茫然若失,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有鑑於自己的人生故事,大三時,他決定和朋友創立新創教育團隊「TimeMap科系探索與生涯教育協會」,希望銜接高中與大學的教育斷層,改變台灣的生涯探索教育體系,讓每個高中生都能踏上心中嚮往的未來。
設計教案 學生闖關認識科系
創辦TimeMap前,劉俊毅曾和夥伴一同訪問過許多高中生對於現在科系探索的想法,他們觀察到,不論是大學營隊、招生博覽會、網路上的大學學長姊經驗分享影片,不足之處在於往往太片面和主觀,不一定能真正認識這個科系要學些什麼,或是常常參加完活動後仍是一知半解。
「TimeMap所做的其實就是把大學營隊中的實務和經驗分享加起來除以二。」他這樣形容由TimeMap所設計出的科系探索實作坊。
他們將每個科系設計成整整四小時的體驗活動,並透過問題導向式(PBL)的趣味型教案,讓學生玩闖關,高中生學習到專業知識後,便能實際將所學應用在關卡中解決問題。而通常關卡都會是這個科系大學四年後須會處理的問題,藉此理解科系中的精髓和內涵。
例如:材料系的關卡可能會詢問學生三元相圖怎麼做,學會辨別試片上是哪種材料;而醫學系的工作坊則是先讓學生理解專業知識後,以實際向病人問診、判斷病症等活動來闖關。
這個體驗活動同時結合生涯輔導理論和科系實作,將每所科系化為一道道教案,比起單純授課或是經驗分享,透過實作坊可以使學生更清楚理解,未來就讀這所科系自己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應學會什麼樣的問題解決能力等。
開發新科系的過程中,因設計教案的進入門檻高,從尋找適合的講師開始便困難重重,「因此講師人選我們多會從大三、大四,或是研究所學生找起。」劉俊毅期望,這個生涯探索系統的建置,能賦予每位學生都有探索夢想的主動權。
去(2017)年6月左右成立TimeMap至今,已舉辦過約45場活動、超過千名學生參與,遇到高峰期時,一個月甚至曾辦過六場科系探索實作坊。而團隊也從最初僅有兩人,到現在募集了約30名有志一同的夥伴,且團內成員皆以兼職的方式義務性幫忙。
不被看好 仍堅持信念不放棄
劉俊毅坦言,一路走來並不容易,選擇踏出醫學系創業,從創辦粉絲專頁到開設工作坊,設計教案、宣傳行銷,各種大小細節都必須一手包辦,「最困難的地方應該就是,沒有人會告訴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走吧!」
即便做得十分辛苦,又不被身邊的家人朋友們看好,過程中也曾不斷質疑自己的理念,劉俊毅還是默默地在這條教育路上耕耘,是什麼讓他堅持下去,他笑著回答:「因為現況並沒有改變啊!」對他來說,與其將時間花在滑手機和電玩上,他寧願將時間利用在自己的夢想藍圖上。
每次活動過後,看著學員在一張張回饋單上訴說著收穫,也讓他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當醫師和這條教育路,兩個選項我都不想放棄。」劉俊毅強調,自己創辦這個教育新創團隊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不當醫師,而是期望能幫助更多和他一樣,高中時期因沒有合適管道探索生涯,而感到迷惘的學子。
除了創辦教育團隊外,劉俊毅大學階段的課外學習經歷更是多采。大一開始便加入校內中醫社,並自學中醫、跟校內中醫科教授的門診,也曾受英語演講社的邀請開過簡報設計工作坊。此外,他還是國內男聲木樓合唱團團員,大一到大四每年都到不同的國家巡迴演出。
這些經驗都為劉俊毅帶來許多不一樣的收穫,也讓他體會到英文的重要性,像參與合唱團的國外巡演時,到了國際場合若是英文不夠好,就只能跟在別人身後,沒有發言機會。
另外他分享,雖然自己曾參加過不少簡報比賽,但以英文做簡報仍是目前無法突破的難關,「現行的教育常常只教會我們如何應付考試,卻沒有告訴我們該怎麼應用所學,以及如何解決問題。」
他鼓勵,學弟妹應利用高中生涯多方探索興趣,參加各種活動,不僅能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更有助於尋找人生的方向和夢想。
About劉俊毅
出生:1996年
學校: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五年級
學習歷程:TimeMap科系探索與生涯教育協會創辦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實習醫師、木樓合唱團團員
英語程度:TOEIC 915分
文/林郁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