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吧」辦公室,喔不!不能說是辦公室,因為迎接你的是一個酒吧,放了很多酒的吧台,四周的包廂裡時而傳出低語討論和開懷大笑的聲音,讓人一瞬間忘記自己是在一間公司的辦公室裡。這裡是創下48小時內影片突破20萬觀看流量的《動畫臺灣史》誕生地,後續推出的《故事.台北》和《臺灣世界史》也都擁有相當亮眼的成績,廣受網友歡迎。
產出這麼多炙手可熱的影片,背後的負責人竟然是一位不到30歲的年輕人「DJ Hauer」謝政豪,不禁讓人好奇他是如何擁有如此出色的能力和想法。原來,謝政豪除了是一名影片製作人和音樂人,更是充滿理想和衝勁的教育家和自學家。可以說「臺灣吧」的誕生,正是來自於他對知識的渴望。
自學、興趣和懷疑 讓你更專業
「如果你的英文不錯,加上懂得善用網路,就會是非常強大的能力組合。」謝政豪想起他在新竹實驗中學就讀期間,因為在科學園區,就學環境相對封閉,但網路讓他有了不一樣的視野。喜歡音樂的謝政豪,開始在網路上學習創作,加上英文能力不錯,讓他能看到國外最新資訊,「不管學什麼東西,要多看國外的內容,用學到的新知再印證或補充國內所學。」
他認為自學對一個人的發展相當有幫助,「現在知識變動很快,但這些資訊在校園是找不到的。」他舉數位化的例子,大約2005、2006年時,數位單眼相機(DSLR)的數位錄影功能還不夠好,為了拍攝影片,他上網找解決方式,「我們會找程式破解快門和韌體,也因此弄壞好幾台相機;但如果光靠學校課程,可能只會學到怎麼過帶、扛器材。」他認為未來知識的發展和創新是在網路上,如果懂得上網找資料、突破既有難關,就有機會比專家還專業。
「學習是從懷疑和興趣開始的,當你想多了解某件事、懷疑書本知識正不正確,會想找到不一樣的答案,這就是學習的開始。」自學不僅能獲得許多知識,謝政豪認為,也可以從中得到很多跟課本不一樣的東西,「如果不自己找答案,很容易就會把書本跟老師說的話作為圭臬。」如此一來不僅喪失追求知識的樂趣,也失去學習的本質。
英文 為完成喜歡的事而學
高中就讀普通班的謝政豪常跟雙語部的同學一起打球,而這些同學平常都用英文在交談,為了跟隊友溝通,也因長期身處英語的環境下,謝政豪的英語文能力也跟著突飛猛進。他認為,很多人為了學英文而聽英語歌,「但我是『為了聽懂英文歌而學英文』。如果你是為了考試而學,那未免太可惜了。」對他而言,學英文不是負擔,而是拓展生活視野的方式,「不要為了學而學,要為了完成你喜歡的事情而學。」
另外他也強調不需要害怕「錯誤」,學語言是為了理解和溝通,而不是為了「正確」。他舉例,「很多人都玩過電視遊樂器,看到滿滿螢幕的日文和英文,會一個字一個字查字典嗎?」答案是不會,大多數的人會在當下直接猜猜看、按按看,久了就知道內容指令在說什麼,「錯了沒關係,只要願意持續接觸、使用,總有一天會弄懂。」因為這些英語學習的歷程,讓他即使沒有出國唸書,也沒有特別準備,仍能取得托福網路測驗(TOEFL iBT)108分的好成績。
高中畢業前的謝政豪,曾經想把DJ做為志業,「那時候高鐵剛蓋好,我為了當DJ,每兩個禮拜一次搭車到台北的餐廳實習。」然而,在務實的考量下,他放棄原本出國從事影音工作的計劃,加上當時全國沸騰的太陽花運動,促使他選擇留在國內成立新媒體「臺灣吧」,「當時覺得台灣少了一個有趣、能告訴觀眾『我們自己是誰』的媒體,我覺得我的能力能辦得到,所以留下來了。」這一切都不脫他對「嘗試」和「實踐」的堅持。
對他來說,夢想是「空」的,要實際去操作才會知道盲點在哪裡,不然只會是「空想」,「例如,如果你夢想當DJ,不妨就試著創作一段音樂放到網路上給大家聽,或是找機會到餐廳試試身手,說不定你就成功了。」同時他也說出時下年輕人的矛盾:排斥自己被框架住,但又不願意自己跳出框架去嘗試做不一樣的事情。「或許網路資訊比老師教的還多,但看了這些網路資料後,你有沒有接著做些什麼?」
他建議學生要踏出舒適圈,做一些不同的突破,不論是自學或是摸索新事物都可以,「如果不嘗試,就不要抱怨生活很無聊或被別人支配。任何嘗試都是辛苦和充滿風險的,但有實際行動才有機會,端看你要不要。」
從他的自學和實踐之路,不難看出謝政豪對既有知識的不滿足,透過自學、嘗試和實踐,讓他成立了「臺灣吧」,成為新媒體的領頭羊。他相信,知識的追求來自興趣和懷疑,並能實際去找尋有用的資訊,一如他成立臺灣吧的用意:用有趣、充滿知識性的影片引發觀眾求知的慾望和興趣,「用5分鐘的影片,勾起觀眾花5個小時、甚至一輩子自學,這就是我們的初衷。」
謝政豪
別名:DJ Hauer
學歷: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系畢業
現職:「臺灣各種吧有限公司」執行長、「臺灣吧」共同創辦人
英語能力:TOEFL iBT 108分
各大通路、誠品書店、博客來同步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