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增加自己的單字量,其實有很多有效率的方法,如利用中學托福測驗(TOEFL Junior)成績單上所提供的「藍思閱讀分級制度(Lexile Measure)」分數,去找到相對應難度的英文讀物,以大量閱讀來累積單字量;或是利用VAK問卷(可參考《English OK》第三期專欄),判別自己是屬於視覺型、聽覺型或動覺型的學習者,針對合適個人的學習風格來學單字。
除了了解自己的學習風格、選對讀物程度之外,背誦單字的方式也影響記憶單字的效果及數量。先來檢視一下你現在所使用的單字背誦方式吧!
以下單字背誦方法,有使用的請打勾!
□ 1. 邊看英文單字,口中小聲地念念有詞
□ 2. 確定單字的發音怎麼念,邊念邊背誦
□ 3. 動手寫下來單字數次
□ 4. 會利用CD或mp3,邊聽單字邊背
□ 5. 背單字之外,還看例句
□ 6. 反覆複習單字,不只背一次
□ 7. 用自己寫的筆記本,做單字表整理
□ 8. 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註單字重點(如搭配的介系詞)
□ 9. 利用零碎時間背單字
□ 10. 考試後,訂正自己的單字錯誤
分析
1-2個勾:若只用一兩個方法背單字,較容易流於死記、硬記,要小心,很有可能你背起來的單字大多存在「暫時記憶區」(也就是暫存區),很容易就忘了。3-5個勾: 如果你目前使用的三、五個方法,都還合用,恭喜你,你是屬於記憶力強大的學習者。但如果你發現國中時用這些方法背英文還可以,升高中後同樣招數卻不靈光,那一定要增加其他背誦方式,因高中單字量多、難度變深,學習法自然要調整。
6個以上:恭喜你!你的學習方法不但主動,而且有彈性。能夠懂得變化聽、說、讀、寫四種方式來學英文,並且懂得因應難度調整,如此背起來的資訊容易進入「短期記憶」,再藉由不斷複習,進入「長期記憶區」,成為真正的背誦達人!
五大背誦方法 任君挑選
利用不同的單字記憶背誦法,讓背單字更有效率。以下列舉共五種背誦方式,並以單字incredible(難以置信的、令人驚訝的)為例說明,要注意的是,方法各有長處,請依最適合自己的風格調整選用喔!
1. 會念就會拼、會拼就會背
記單字除了背誦拼法,發音也得一起練習,否則背了一堆單字,卻變成只有在閱讀時可能認得單字,但是卻聽不懂也不會念。例如背誦「discovery」,沒有把發音記下來,只是死記d-i-s-c-o-v-e-r-y九個字母,就有可能會鬧出發音念成「disco-very」的笑話。例:把單字拆成in-cre-di-ble背誦。
2. 家族字串記憶法
有些人稱之為Word Family記憶法。簡單來說就是從一個單字開始,將相關延伸的各種詞性單字一併羅列一次認識。
例: incredible (adj) → incredibly (adv)
credible (adj) → credibly (adv) → credibility (n)
3. 字首字根法
這個方法跟家族字串記憶法很像,都是以字串連結的方式背誦。此處強調的是從英文的字首、字根切入,以群組方式記憶。
例:a.「in-」=「not」,有否定的意味。
b. 「credible」=「worthy of belief」,值得信賴的,源自「credit」=「a source of honor, trust」,信用。
所以兩字合併,in + credible = 不值得信任的。
4. 發音記憶聯想法
有些人善用中英文發音或拼字長相來創造聯想線索,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單字發音的諧音記憶。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諧音法,是以記誦意義為主,發音不見得準確。
例:incredible → 諧音:因窺得寶。
解釋:因偷窺而得寶物,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5. 聽說全方位法
最扎實的背單字方式就是連同發音、拼法、詞性、搭配語一起記。因此,手邊要有單字列表、例句和相對應的錄音檔,藉由零碎時間邊看邊聽邊念出聲音,還要能將單字造句,或抄字典的例句示範、講出來,就能藉由反覆背誦來強化記憶。
例:
查字典得到以下資訊:
• incredible = surprising or difficult to believe
• The skyscraper was built in a year, which seems quite incredible.
• It seems incredible to me that we didn’t think of this before.
• What an incredible performance that was.
研究指出,成功的英語學習者,不但主動學習,而且懂得彈性運用多種學習方法。希望你也能透過這些方法找到最佳學習策略,面對不同階段的英文挑戰,能夠有竅門地迎刃而解!
吳詩綺
現職:國立師大附中英文科教師、ETS 認證之TOEFL iBT Propell Workshop 訓練講師
學歷: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碩士
經歷: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教育系訪問學者、教育部行動研究特優教案得主
文╱吳詩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