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弱勢學童相處 體悟公益真諦

為了讓暑假過得更有意義,你會選擇做什麼活動?就讀明道中學高中部二年級的李柏翰、黃祺雯,在2016年不約而同地選擇投入國際志工行列,李柏翰到泰北、黃祺雯則遠赴非洲,從出國前的準備,到當地後面對的風俗民情,兩人有著說不完的趣事和心得,更是拓展了他們的學習視野。

李柏翰和黃祺雯覺得,當志工接觸形形色色的人,對處事相當有幫助。(攝影 林宥榆)

跳脫同溫層的服務歷練

性格開朗的李柏翰是由明道國中部直升高中,「因曾聽學長姊推薦泰北國際志工團,想利用暑假充實自己,即便過去幾乎沒有志工經驗,仍決定試試看。」明道國際志工內容主要是到當地提供小學生課輔活動,為申請志工計畫,他特別規畫如發射火箭、針孔相機等各種自然實驗,光申請教案就寫了20頁之多,讓老師印象相當深刻。

可惜李柏翰製作的教案,到泰北後執行率卻不到三成,他坦言「當下有點挫折!」泰北老師因須兼顧課程進度,無法提供太多時間給志工,教案便需隨著現場需求調整,也讓他體會到「唯一的不變就是變」。李柏翰分享旅程中的難忘回憶,當時班上有位小女孩,總是熱情地參與活動,但某天開始,卻越來越沉默、聯絡簿內容也變少了,私下關心後,才了解原來她因姊姊生病的緣故而煩惱。

為幫她轉換情緒,李柏翰送直笛與小筆記本給她,讓她又找回笑容,當時深覺,「兩星期課程能教的不多,但小小的關懷卻可能改變女孩一生。」

擔任國際志工時大多使用英文對話,但與台灣不同,在國外,英文真的成為溝通工具,而非只是考試科目。當時李柏翰教導國三生英文,原先希望他們寫劇本、演話劇;但後來發現,學生連發音都有待加強,因此決定改以遊戲方式,重新教孩子基礎,藉以吸引他們對英文產生興趣。

他强調,到國外擔任志工可看到台灣以外的世界,開啟不同視野,學生時期接觸的多是同儕,但擔任國際志工可與不同年齡層、文化及領域的人接觸,對未來待人處事有相當幫助。

「這趟泰北志工服務之旅,開啟我的服務之路!」李柏翰說,從前的他只當過校內體育志工,返國後加入學校扶少團,參與北海岸淨灘、老人陪伴及圖書館說故事等,更在校慶中發起「舊鞋救命」活動,未來他想從事更多服務工作,繼續從志工經驗當中學習。

換位思考提高溝通效率

同為高二的黃祺雯則選擇到遙遠的非洲當國際志工。原來她國小時家中曾接待一群來自美國的志工,當時的她萌生未來也想擔任志工的想法,後來決定利用升高一暑假申請國際志工,在家人鼓勵下,搭上前往非洲的航班。

黃祺雯說,當時老師為了讓他們對非洲有更多理解,讓每組帶著美金一元到當地市場買菜,買到的食物卻出乎意料地多,除了紅蘿蔔、番茄,還有多種蔬菜,製成的當地美食,更足以餵飽12個人以上,她描述:「當時心中很衝擊,也深刻了解非洲與台灣的差異,應進而調整態度及教學。」

到非洲除了教小朋友課程,還要彩繪牆壁,除了具有美化環境功能,也能透過畫出海底世界或地球等圖案,讓當地孩子看到新奇的世界景觀,藉以教導他們更多知識。

黃祺雯說,很多事光在台灣想是不夠的,志工團原已想好彩繪牆壁的內容,到非洲後卻因面積而須增減部分。此外,志工們還搬運水泥、切割木頭,幫非洲學生做一座蹺蹺板,這是大夥從未有過的新奇經驗。

細數她參加過的國際活動並不在少數,包括日本大露營、到新加坡觀察自然環境、深度文化體驗及美國科學營等,「當了國際志工才發現真的很不一樣!」黃祺雯說,以前到芬園、虎尾等小學帶團康活動、當志工,總是「把自己當作給予者」。

當國際志工後,才發現當志工也是種學習。黃祺雯強調,出國擔任志工不僅需要準備很多教材及課程,「學會把自己放在別人的角度思考,才有助於日後的合作溝通。」黃祺雯認為,透過活動結交朋友,相互交流不同文化、觀念與相處方式,也是種學習。學會不害怕挫折、努力去做,如果做到100分還不夠好,那就做到200分!

明道中學國際志工團的志工3力
1. 人際溝通力:
當國際志工時,和不同國家、年齡層的人溝通合作,累積待人處事及人際溝通力。
2. 換位思考力:
在泰北、非洲時,發現須設身處地為服務對象著想,才能給予真正需要的關懷與幫助。
3. 耐挫力:
事前準備再多,也無法確保能夠照計畫執行,從失敗當中,更能提高耐挫力。

About 明道中學國際志工團
團隊代表成員:
李柏翰:明道中學高中部二年級
黃祺雯:明道中學高中部二年級
服務地點:泰北滿星疊大同中學、非洲坦尚尼亞
服務內容:課後輔導
志工經驗收穫:
1. 體會英文是溝通工具,而不僅是科目。
2. 跳脫同溫層,提高待人處事能力。

文/林宥榆

《 English OK 中學英閱誌 》
各大通路、誠品書店、博客來同步販售中!
期刊訂閱 » 優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