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高中生學哲學 培養思考邏輯與語言能力

在大多數家長仍抱持升學主義至上的觀念時,台北市立南港高中的國際人文實驗班,是北市高中少見著重培養哲學思辨能力的實驗班。一般人可能會想「學哲學要做什麼?」帶班導師林靜君說,學習哲學不僅可鼓勵孩子思考、發表意見,其所訓練的邏輯能力對學習語言也很有幫助。

南港高中國際人文實驗班上課方式活潑,學生在討論中鍛鍊思辯能力。(圖片提供╱南港高中)

南港高中國際人文實驗班的發起人是該校的英文老師林靜君,她同時也是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的發起人。2013年,林靜君帶導師班學生參與哲學思辨的講座,發現學生因此獲得很大的啟發。

不被懶人包餵養自己找答案

之後她便在校內開設哲學課,學生反應熱烈,也獲得了學校支持,進而成立以哲學課程為主軸的國際人文實驗班。從2014年開始招生,首屆招收名額32人,就吸引到100多名學生報名。

國際人文實驗班的哲學課與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合作,有來自政大、輔大、台大等多所大學的哲學系教授進校授課,上課方式也與眾不同。林靜君舉例表示,如實驗課程「人文思想導論與經典閱讀」共12個單元,每個單元上三周共六個小時,課堂上不會只教枯燥的哲學理論,而是強調「思辨」,讓學生以二元對立的方式討論。

例如以「自由與責任」、「罪與罰」為題,先讓學生選擇價值觀,再深度討論,透過不同狀況的討論,學生能夠從中了解到,原來自己的價值觀是這麼不確定。討論完一輪後,再進一步導入哲學的概念,教導學生有哪些依據可判斷,讓學生了解一件事情的是與非,不是只憑個人喜好或是社會輿論、風向決定。

「傳統學生比較怕發言,所以要鼓勵他們跨出第一步。」林靜君說,剛開始給予學生的觀念是「哲學家的任務是要傾聽對方的聲音,尊重不同的意見。」而在學生學會傾聽後,也要鼓勵他們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讓大家可以有機會聽到各種想法。林靜君最常告訴學生的一句話就是「有話想說就說吧!」並且要記得學生的發言沒有所謂好壞,老師一旦評論學生的發言,學生就會往老師認可的方向走,因此她請學生從「練習澄清」開始,也就是練習將對方的話「換句話說」,作為發表意見的練習。國際人文實驗班的重點課程也包括專題研究,讓學生有問題意識後,可以解答自己的疑惑。例如有學生問:「為什麼有流浪動物?」進而去思考、找出解答。當他們自行針對議題蒐集資料後,就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專題完成後,林靜君也會鼓勵學生投稿到如教育部中學生小論文網站等,讓學生的研究成果獲得更多肯定。學生在研究議題的過程中,會學習對任何事「不要太早下定論」,而是應該自己找資料研究、觀察,不要只看懶人包、找別人分享的心得。在研究過程中,學著一步步解答心中所產生的疑惑。

「高中生已經不是小孩,應該將他們當成準大人看待。」林靜君說,學生大多受限於升學壓力,不見得真的可以實際參與社會議題,然而透過專題研究,仍可以關懷弱勢、貼近社會,是很好的公民素養訓練。

特別的是,其實哲學思辨能力也會影響外語學習,林靜君表示,語言就是一種邏輯,如果邏輯能力夠強,學習外語的進步速度會更快,像是在學習掌握英文文法的邏輯觀念時,國際人文實驗班的學生就比一般學生更快進入狀況,也更容易自己找出文法邏輯。

具思辨力學英語也更快

南港高中國際人文實驗班截至目前已到第四屆,每屆一個班,每班大約30人,學生可以選修第二外語,學校開設德、法、日語等各國語言課程,同時鼓勵學生參加相關外語檢定。

林靜君本身是英文老師,她的英語教學跳脫制式課本,帶入新聞英文作為教學素材,並給學生大量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家先預習,讀完後再到課堂上討論,「學生不應該只是坐在教室聽老師講課。」

實驗班學生郭子寧說,當初是因為想學第二外語才選擇加入國際人文實驗班,但進來之後喜歡上「人文思想導論與經典閱讀」課程,「這門課探討社會議題,每個人都應該要學。」

郭子寧認為,經過三年的課程訓練,自己的學習態度變得更加積極,遇到問題時會先動手找資料,統整後再跟同學討論,這對資料蒐集、邏輯思考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她也相信,未來升上大學,甚至是面對職涯和人生方向時,也都能更有主張想法,做出更適合自己的決定。

想進南港高中國際人文實驗班看這裡!
以106學年度招生為例

招生人數:
 上限38人

課程目標:
 培養具國際素養、人文關懷與自信表達的人才
 增進學生溝通協調、獨立思考與主動學習態度
 開展國際視野及增進交流經驗

就讀門檻:
 語文表達測驗及英文閲讀測驗,擇優錄取

資料來源/南港高中官網

文╱吳昕

《 English OK 中學英閱誌 》
各大通路、誠品書店、博客來同步販售中!
期刊訂閱 » 優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