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合作關係緊密 打造國際商管人才

若論及台灣的知名商學院,政治大學商學院必定在榜上名列前茅,不僅為政大創校院系之一,成立至今已60周年,院內累積豐富教學資源,更因積極培育國際商管人才,獲得EQUIS等國際商管學院認證,成為對商管領域有興趣的學子升學目標之一。

為減少學用落差,越來越多大學校系積極將「實習」設定為必修學分或畢業門檻,期能讓學生在學期間及早備好職場所需能力。

政大商學院每年舉辦職涯探索月,助學生了解職場現況及需求。(攝影/林郁宸)

政大商學院雖然同樣重視學生實作能力,但並不強制規定,給予學生適度的選擇自由。

實習+外語力 前進外商跳板

有趣的是,根據校內於2016年的調查,在這樣的開明制度下,政大商學院一年仍有近六成的大學生曾參與實習,其中國內實習為57%,選擇海外實習者則有11%,可觀察到對商管學院的學生而言,在學期間參與企業實習已逐漸成為趨勢。

由於商學院成立悠久,已建立出豐富管道及資源,「我們和產業連結密切,因此學生往往能媒合到許多優秀企業實習。」政大商學院統計系教授、前副院長鄭宗記說明。

他指出,院內設立職涯發展與媒合平台,定期蒐羅最新實習職缺,例如台灣藍天電腦集團(CLEVO)在大陸的科技零售通路百腦匯(Buynow),就是由系友所創辦,提供不少學生實習名額及日後轉正職的機會。

「實習可讓學生理解英語在職場應用的重要性。」鄭宗記舉例,像是想進外商工作,或在一般企業中學習處理國際溝通事務,學生透過實習在職場上體會到的,往往比校園裡學到的更多。「台灣職場上,年輕人常被認為英語力不足、耐挫力低等,參與企業實習便是證明能力、提升自信的方式之一。」鄭宗記表示,實習時會接觸來自不同領域背景的人,不僅可以成為往後人脈的累積,也能理解與他人合作時應注意的溝通技巧,「尤其是更能掌握妥善安排工作先後順序、提升效率的方法,畢業後能更快適應職場。」

另外,政大商學院更提供全英語授課學程(ETP, English TaughtProgram),可藉以同時提升學生的英語力及國際商管專業能力。從2017年ETP學員的多益英語測驗(TOEIC)成績來看,學員平均分數高達899分,其中超過800分的比例更多達93.7%,可見學生都理解要在進入職場前先備好良好的英語力。

分階段輔導 及早準備職場力

及早做好進入職場的準備,不僅可歸功於學生的高度自發性,也代表政大商學院對學生未來職涯的分階輔導制度完善。鄭宗記解釋,商學院將大一規畫為探索期,利用性向、職能測驗鼓勵學生多加了解自我、探索興趣;進入大二擴展期後,開設多元職涯講座與活動,讓學生學習專業,如大一升大二時的菁英種子營,便是為了讓學生初步了解未來職場的前景和現況。

到了即將面臨職場的大三、大四預備階段,政大舉辦「職涯探索月」,相較於各校徵才活動往往到3、4月才開跑,政大的職涯探索月選擇在年末,約10至12月時便開始舉辦,讓商學院學生比別人早一步接軌職場,系列活動包括企業講座、企業咖啡廳、企業履歷健檢、產業論壇及企業參訪等等。

參加職涯探索月的企業廠商,多由政大商學院所成立的菁英闊思會企業會員當中篩選,例如台新金控、玉山銀行、中國信託等都是會員之一。

系列活動中,率先開跑的是「企業履歷健檢」,以去(2017)年底來說,有如UNIQLO、元大金控等公司參與,企業人資會針對學生的履歷給予專業建議。

畢業自政大金融系的黃毓書便分享:「大家在找工作時,常常投幾十封的履歷都沒有回音,藉此可清楚知道自己的履歷該怎麼調整。」

「企業咖啡廳」則與模擬面試有些類似, 每梯次面談8至12人,透過與企業員工近距離接觸,「有些學生甚至因為在活動中表現優異,特例獲得進企業實習的機會。」此外,企業講座請來台灣各界標竿企業到校講解公司簡介與徵才需求,政大國貿系的許宸維說:「企業講座讓我們對企業文化、未來可能接觸的工作,都能有一定程度的認識。」

鄭宗記鼓勵學生趁在學時多參加各種國際課程、企業實習以及各項競賽,不僅可以從中學會團隊合作,更能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累積溝通經驗,「而這些都是企業最期望看到的人才特質。」

為學生累積職場即戰力,政大商學院怎麼做?
政大商學院職涯探索月活動說明
參加學生:現大三、大四生
活動期間:每年10至12月(為期約兩個月)
活動內容:企業履歷健檢、企業咖啡廳、企業講座、產業論壇、企業參訪

文/林郁宸

《 English OK 中學英閱誌 》
各大通路、誠品書店、博客來同步販售中!
期刊訂閱 » 優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