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學科界線 結合廣播、微電影、在地文化導覽 苑裡高中推跨領域英語

這是一個靠海的純樸小鎮,火車站大廳兩側,還可以看到木製的長凳供往來旅客等車時閒坐。小鎮的市區也是小小的,不用花太多時間就可走完。一直以來,這個小鎮飽受學習雙峰現象、少子化問題困擾,但是近幾年有了不大一樣的新亮點。

苑裡青年短片電影節請來名攝影師江申豐(中)指導學生樂學製作英語微電影。(照片提供/鄭力瑋)

2014年,第一屆苑裡青年短片電影節上映,據說社區居民擠爆了濱海的藝文中心,為當地青年學子拍攝、中英字幕並陳的短片捧場按讚,自此每年縣立苑裡高中(以下簡稱縣苑)舉辦的苑裡青年短片電影節,成了苑裡人們期待的日子。

跨界合作 教學融入電影廣播

苑裡出身、去(2017)年剛獲得師鐸獎的縣苑英語科教師鄭力瑋說,短片電影節最初的起因,其實是因為他的一位學生喜歡攝影而結合眾人力量促成的。原來,鄭力瑋會將學生興趣結合英語做為教學方向,「正好廣告導演石正宇是我的國中同學,就商請他幫忙,一起為學生發展專長。」

縣苑教師團的特色是團結、敢衝,經鄭力瑋提議,與英語科召集人林慧姬等老師討論之下,最後連《賽德克‧巴萊》攝影師江申豐,以及張伯瑞與林正盛兩位導演都給請來開講指導。這讓學生有機會學到攝影、剪輯、後製、配音等專業技能,配上英文字幕後,影片多了份質感,原本不在意英語學習的學生也積極了起來。

社區的回饋也讓學生很有感。短片電影節後,有店家想要製作廣告,特地找上學校,請這些學生教他們。「教學相長,學了之後能有貢獻,成就感是很大的。」2014年過後,除了短片電影節之外,鄭力瑋也把「微電影+英語」的模式用在自己開設的選修課上,進一步要求學生配上英語旁白。

運用微電影教學,今年鄭力瑋又有了新的嘗試,他和社會科老師合作,讓學生針對一項議題進行田野調查,把內容整理成英文故事,加上分鏡製作,以及後期納進校內廣告設計科製作片頭片尾,多方合作下,他相信期末學生做出的成果一
定會很精彩。

「其他科目也可以有發揮空間,例如815停電,就可以找自然科老師討論台灣的能源問題。」鄭力瑋說,這種教學模式,只要老師願意,就算資源不多的學校也能夠複製實行。

一個人力量可能不大,但若一起做,力量肯定加倍。幾年前,眼看學生對學習越來越不感興趣,鄭力瑋和林慧姬等教師興起創新教學的想法,時常聚在一起討論跨科合作,逐漸激盪出許多想法,無形間打破「資源不足,能做的有限」的想法,林慧姬還整合出一系列以學生為中心、內含許多跨域合作的「戀戀播『英』、Push! Up!計畫」(以下簡稱戀戀播英),並在2014年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的肯定。

戀戀播英計畫包含增強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教學,也融入一系列結合在地特色如藺編、磚雕的介紹與導覽等,更強調培養學生創意,在校成立廣播社,讓學生練習英語廣播技巧和用語,為此教師團隊還特地到專業電台學習,就連微電影的學習也都是戀戀播英的一環。教師們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各種面向,並和英文連結,當有外賓來訪,學生也能用英語侃侃而談在地文化。

英語教師鄭力瑋(右)推跨領域教學,獲校長張逢洲(左)肯定。(攝影/張淳育)

一句心得 全班奮讀英文小說

另外像是鄭力瑋推動的英文文學小圈圈(以下簡稱文學圈)也是其一。為推動文學圈,他特別花了十幾萬台幣大批購置程度分級的英文小說,讓學生選讀後,透過學習單寫下故事大綱、值得背誦的單字片語、用畫圖方式畫喜歡的段落,再將故事內容結合生活時事經驗進行分享。

然而,因為沒有讀英文小說習慣,起先學生很不買單,直到有同學分享,他發現看英文小說不難,只利用看韓劇的兩次廣告空檔,就把一本英文小說翻完了!「真的這麼簡單嗎?」帶著好奇與不服輸,大家紛紛嘗試挑戰,發現同學老師沒騙人。

原來這位同學帶回家的英文小說單字量少,頁數也不多,所以能夠短時間讀完。自此鄭力瑋的文學圈活動正式起跑。「學生看小說,寫學習單,課堂上再分享,聽說讀寫都會接觸到,老師主要在旁觀察。」後來學生甚至放學時會自己帶英文小說回家看。「當老師要有傻勁,做久了學生會感受到。」鄭力瑋笑著說。

「課堂上的風景,學生有沒有認真,一望就知。」校長張逢洲說,縣苑學習雙峰現象嚴重,且學生普遍還沒理解英語對未來的重要性,比起剛入學時興趣缺缺的學習表現,如今學生在教師們努力下顯現的專注神情,絕對是很讓人欣慰的改變。

文/張淳育

《 English OK 中學英閱誌 》
各大通路、誠品書店、博客來同步販售中!
期刊訂閱 » 優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