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這句是人人都知道的名言,但為了達到「行萬里路」的目標,背後所做的努力不是每個人都知道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抓住「行路」的機會。孫中儀因為高中就嚮往到國外看看,因此放棄國立大學的入學機會,以取得該系菁英獎學金,應用外語系榜首之姿進入樹德科大,不僅4年免學費,更抓住了教育部「學海飛颺」出國研修的機會,在她的努力下終於實現了夢想。
在系上成績優異的她,為了參加「學海飛颺」計劃,準備托福網路測驗(TOEFL iBT),「我申請的是匹茲堡大學,入學門檻是TOEFL iBT 68分。」決定報考TOEFL iBT後,每天吃完晚餐,別人都在休息,她就開始努力準備應試,「累了想休息就告訴自己,休息的話,你離夢想越來越遠。」
在她的努力下, 總算獲得了TOEFL iBT 80分的成績,如願以償出國讀書,「大家都很羨慕我能出國,但他們不知道我花了很大的心力準備考試。」雖然擁有多益英語測驗(TOEIC)910分的佳績,孫中儀面對TOEFL考試卻仍然準備得很辛苦,「兩者的考題內容和題型不同,如聽力比TOEIC長度長而且更艱深,要重新適應和練習題目,因此熟悉題型非常重要。」
異鄉求學 感受文化差異
「到了國外才真的知道什麼叫做『文化差異』。」在匹茲堡大學修習寫作、文法和演講,很充實也很緊張,「尤其是演講課很緊張,因為是講給外國人聽,會希望所有人都能聽得懂,所以花很多時間去準備。」
初次接觸全英語授課環境也讓她吃不消,因為老師講得很快,很多時候都讓她聽不懂,由於怕會錯意,她每天下課都跑去跟老師討論,「老師對我很好,但異鄉人生地不熟,加上語言和課業的壓力,那時候大哭了一場。」她也說課堂上發言或是日常生活中與外國人交談,一開始緊張到說不出話,「為了克服,我每天下課就上網聽英文,多跟外國朋友練習對話。」
此外她也感受到文化的差異和衝擊。在台灣,很少會學到各類食物的英文要怎麼說,因此孫中儀到了美國都只能用指的,「去吃Subway還被店員略帶酸味地懷疑『Are you sure ?』,後來是一位美國同學慢慢教才學會。」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學校宿舍,雖然宿舍要求要先跟室友約法三章,但她卻以為「一開始就跟室友規定一堆很不nice。」加上都是成年人,應該知道什麼事情是不能做的,所以沒有在第一時間講清楚自己在意的事。
直到實際遇上外國人隨性的生活方式,甚至數次影響到個人生活作息,才讓她深刻明白,「對美國人來說,你不說,他們以為你可以接受,亞洲人不太敢直接說出心中想法的習慣,往往容易造成問題。」所以,直接表明想法與立場,才不會引來無謂的爭執。
她也說以往在書本上學到的英文,實際到了國外才知道派不派得上用場。像是課本教打招呼要說「How are you ?」或「How do you do ?」但是一般美國人打招呼都會用「What’s up ?」讓她一開始不知道碰到這句問候語要怎麼回應,上網查才知道可以回「Not much.」意思是「還好、過得去」,「而這些是過往在英文教科書中學不到的。」
未來要教「知識」也教「心」
孫中儀回台後,因為擁有出色的英語文能力,學校老師不僅邀請她協助校內的TOEIC教學,她也自己開TOEIC課,邀請想考TOEIC或想增強英語文能力的朋友參加,「有朋友上完課後去應試,TOEIC成績從400分進步到600多分!」
同時她也分析為什麼有些同學英文老是學不好,第一就是缺乏想要學好的毅力和決心,第二就是不敢提問題,有些人是因為害羞,有些則是懶惰所致。「我未來想當老師,不僅教學生英文,也想鼓勵那些有心學習卻學不好,或者是力不從心的學生。」
這樣的想法,啟發自她高中的數學老師,那時她不喜歡數學,成績也不理想,但老師還是鼓勵她,即便講解多次不懂,老師仍不厭其煩,讓她感受到老師不放棄的心。
「那時候老師跟我說:『老師都不放棄你了,你為何要放棄自己?』,這讓我領悟到沒有人天生就笨,只要不斷學習,就可以勤能補拙。」這就是她想當老師的原因,用不放棄的心對待每個學生。
現在她藉著看國外新聞和看影片充實英文能力,未來也計畫考研究所修習教育學分,一步步實踐她的理想,如同她當初決定前往美國修業時的決心,「有夢想,就要有毅力和耐心去完成。」
About 孫中儀
學校:樹德科大應用外語系4年級
TOEIC 成績:910分
TOEFL iBT 成績:80分
學海計劃簡介
教育部鼓勵公私立大專院校選送在校成績優異學生赴國外大專校院研修或實習,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及實務經驗之專業人才,由各校針對不同類型提出相關的補助款。可分為下列三類補助類型:
- 學海飛颺:選送優秀學生赴國外研修。
- 學海遺珠:選送清寒優秀學生國外研修。
- 學海築夢:選送學生赴國外知名企業、機構進行職場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