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回饋社會 大學生為難民兒童媒合線上教學

王譽蓁高中時期在一次志工活動中受到電影《Bawke》的啟發,開始接觸難民議題。(照片提供/王譽蓁)

在台灣接受教育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不過對於戰亂頻仍的敘利亞來說,每一個學習機會都有可能稍縱即逝。

為了提供敘利亞難民學習管道,台灣大學政治系學生王譽蓁與一群夥伴成立Refugee Network Taiwan(RNT),媒合志工老師以線上英語教學課程,給予這群難民學生心理上的支持,以及面對未來的希望與競爭力。

受電影啟發 投入難民議題

王譽蓁身為日本華僑,從小學到高中都在日本生活。她回憶,剛到日本時不會任何語言、也不了解日本文化,求學過程歷經霸凌、文化差異、語言學習等困難,後來在非營利組織的協助下,她才重新找回學習的自信心與生活的軌道。

對曾經受到幫助而挺過求學挫折的王譽蓁來說,如何運用自身的力量幫助他人,是她在找回學習信心後不斷思考的事。於是她從高中開始投入志工服務,希望能身體力行回饋社會。

第一次接觸到難民議題,是在一次紅十字會與聯合國難民署合辦的電影節上擔任志工,王譽蓁深受電影《Bawke》觸動。故事描述一對庫德族難民父子被捕後,父親為了保有兒子的生存與教育機會,因而選擇和兒子分離獨自受到驅逐出境。電影僅僅15分鐘,卻深深撼動王譽蓁,「我也是和主角一樣大的年紀到日本,但我不需要和爸媽分離,資源也很豐富,算很幸福了」。

回台就讀大學後,她在教育部青年發展署「Young飛全球行動計畫」結識志同道合的夥伴,2020年共同創立Refugee Network Taiwan(RNT),以線上英文課程,幫助敘利亞學生培養英語競爭力。

RNT的計畫目前已進入第三期,每一期課程為期三個月。第一期課程透過國際組織,首次開啟與土耳其、敘利亞邊境12到20歲青少年的線上英語課程;第二、第三期媒合到敘利亞北部的阿勒頗大學,在新冠疫情的蔓延下,敘利亞地區大學生的教育情況更受限制,這兩次的媒合學生年齡從20歲到40歲都有。

恩師引領 勇敢開口說英語

王譽蓁(右三)與Refugee Network Taiwan團隊成員透過培訓工作坊,幫助志工老師認識敘利亞文化與難民處境。(照片提供/王譽蓁)

要和國外組織溝通接洽,英語能力當然重要,但王譽蓁坦言,自己中學時的英語能力其實很差,在日本高中就讀前段班,深怕英文不好被降級,因此更主動學習,每周都和外籍英文老師額外約時間用英語聊天,即便當時無法完全理解對話,但耳濡目染下對她的英語口說幫助很大。

作為Refugee Network Taiwan共同創辦人,王譽蓁不只在團隊的運作與召集上花費許多心力,在志工老師的培訓上她也和團員一同規畫出能夠縮短文化鴻溝的培訓課程。王譽蓁說,曾有志工聽到難民學生的個人經歷後飽受衝擊,一時之間無法反應,因此RNT舉辦培訓工作坊,從敘利亞文化歷史背景、戰後心理創傷理解、當地教育三大面向分享,在課前培訓志工,縮短環境差異帶來的距離,學會如何給予難民學生適當的關懷與協助。

隨著RNT媒合的師生越來越多,王譽蓁也不斷反思自己的定位是什麼、參與線上課程的敘利亞學生能從中學到什麼?為此,她詢問合作組織的夥伴後了解,敘利亞學生在家鄉沒有任何學習英語的管道,自學機會少且辛苦。

不少學生都會一直問「你們真的會讓我們上課對不對?」「我們有約定好了對不對?」甚至有學生身兼多職,利用兩份工作間的空檔參加線上英語課程,面對敘利亞求學若渴的學生,讓她相信自己的行動正在發揮影響力。

王譽蓁發現,三個月課程結束後,有些志工會定期和學生交流,可能繼續教英文,又或是向當地學生學阿拉伯語,跳脫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互相學習。無論是敘利亞學生積極尋求機會的聲音,或是線上課程延伸的跨國友誼,都讓王譽蓁更加確信,RNT的跨國行動,正不斷發酵,帶來實質上的幫助。

About 王譽蓁
出生:2000年
學校:台灣大學政治系二年級
經歷: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諮詢委員、外交部NGO與國際事務會見習生、世界展望會113專線日文口譯志工、Piece of Syria/BOND難民支援志工
英語程度:TOEFL iBT 85分

文/楊旻蓁

延伸閱讀》任哈佛英語營講師 盼赴美讀碩士
想瞭解更多英文學習資訊,歡迎加入EnglishOK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