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好英語力 他到新加坡當高薪護理師

新加坡五大公立急症醫院之一的樟宜醫院急診室裡,天天上演著生死交關的場面。此時救護車載來了一名華人老奶奶,來自台灣的護理師李俞毅,一邊用華語詢問老奶奶身體哪裡不舒服,一邊用英語和一起值班的菲律賓同事解釋病情。搶救生命分秒必爭,容不得一絲誤解,李俞毅今年還不到30歲,卻能沉著地擔任國外醫病雙方的溝通橋梁,處理各種突發狀況。

李俞毅計畫先在新加坡醫院適應歐美醫療體系,未來到美國工作。(照片提供/李俞毅)

畢業於弘光科大護理系的李俞毅,原在臺北榮民總醫院擔任護理師,因緣際會下,2017年來到新加坡工作。

「在台灣的公立醫院工作雖然累,但待遇其實算不錯,做久了、考個公職護理師,也是一條穩定的出路,但我不想人生就只有這樣。」李俞毅堅定地表示。李俞毅高中時念的其實是普通高中社會組,因為喜歡外語和歐美文化,原本大學打算考英文系或西語系,「但仔細想想還是有個一技之長比較好」,加上對護理專業也有興趣,便決定就讀護理系。

在新加坡練功 目標美國醫院

之所以選擇新加坡為海外工作第一站,李俞毅說,因為新加坡曾被英國殖民,醫院治療與營運屬於英國模式,而他的遠程目標是到美國工作,因此決定把新加坡當成中間累積經驗的跳板,藉此了解英美醫療體系,同時練好英語文溝通。

李俞毅認為,若本身英語程度不到頂尖,新加坡職場其實是很好的練功環境。他在來新加坡之前,為了測試自己的程度,考過一次多益英語測驗(TOEIC)獲650分,有基本的溝通能力,不過並沒有特別精熟;然而,來到新加坡半年之後,他又上網做了幾次模擬測驗,發現每次都可達到TOEIC 800至900分,進步幅度驚人。

到新加坡工作之前,李俞毅為了準備新加坡醫院的英文履歷和面試,花了半年時間每天認真練英語,並拜託他過去當背包客時認識的美國、加拿大友人,幫忙潤飾英文履歷和英語面試底稿。

在聽力、口說方面,李俞毅先試上了一堂網路補習班口說課程,了解自己程度後,每天聽VoiceTube和英語廣播來加強。閱讀方面,則是堅持每天讀英文報紙《Taipei Times》,並就有興趣的主題,從網路上找英文相關文章來讀;而他閒暇時的閱讀也是選擇英文書,如《Thinking Differently》、《The Fault in Our Stars》、《哈利波特》等等,透過輕鬆、勵志的主題來提升英文閱讀能力。

李俞毅觀察到,東南亞其他國家的護理教育,較注重看護相關內容,護理人員對於藥物副作用等專業醫護素養並沒有太深入的著墨,而這也成了台灣護理師在全球醫護職場上的競爭優勢。

事實上,台灣的護理教育已備受國際肯定,約從2011年左右起,新加坡醫院平均每年來台招募至少上百位醫護人員,2016年新加坡衛生部更正式宣布採認台灣醫護教育文憑。

說起在台灣和新加坡工作的不同,李俞毅認為最大的差異是護病比的改善,「在台灣得一人顧20床,到新加坡可以三人顧13床,我們在這裡更有心力照顧到每一個病人。」此外,在新加坡工作分工清楚,時間到一定準時下班,「同事都會彼此體諒、幫忙,不會拖到你的下班時間。」

跨國工作團隊 拓展文化視野

「不過,跟新加坡相比,台灣人其實比較尊重護理人員,在新加坡,我們從事的就是服務業。」李俞毅指出大家到新加坡工作可能比較不習慣的地方,「所以心胸一定要放寬,不要把家屬的情緒帶回家,才能做好這份工作。」

此外,新加坡護理人員的休假不少,加上新加坡地理位置便利,李俞毅利用積假把東南亞玩了一遍。他分析,對護理師來說,新加坡的薪水不是最大誘因,「真正賺到是自己的時間」,不過當然,如果是護理師、放射師、麻醉師、物理治療師等職務,薪資有機會可高達台灣的兩倍之多。

雖然做足了行前特訓,但剛到新加坡時,李俞毅遇到困難還是只敢跟華人同事求助,有些醫療專有名詞的用法也不太熟悉。

直到他發現自己因為同時具備英文、中文、閩南語能力,經常能夠幫忙同事與各民族的病人溝通,同事也會幫忙他翻譯馬來語、菲律賓語和印度語之後,李俞毅才逐漸跟多國籍的團隊打成一片。

現在的李俞毅,已可運用英語在職場上溝通無礙。他特別分享,在新加坡有很多機會接觸信仰伊斯蘭教的馬來人,他們大多溫和熱情、信仰虔誠,打破他過去對穆斯林的刻板印象,也對新加坡的多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面對不同的國家及文化,互相接納是很重要的。」

李俞毅鼓勵未來想要成為醫護專業人員的學生,趁在學期間練好英語溝通力,未來能夠以全球醫護領域做為個人的職涯發展舞台,機會更多、路更寬廣!

About李俞毅
出生:1991 年
現職:新加坡樟宜醫院護理師
經歷:臺北榮民總醫院護理師
學歷:弘光科技大學護理學系畢業
英語程度:TOEIC 650 分

文/賴亭宇

延伸閱讀》多益閱讀想拿高分 這3個關鍵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