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嘉士周文珍創新做公益 背單字助馬拉威咖啡小農

背一個英文單字,就能做公益,你相信嗎?如果你會好奇,是什麼樣的人物能想出這樣的公益創意點子?那麼周文珍的故事,肯定能吸引你。

周文珍將愛心延伸到非洲馬拉威,公平貿易咖啡能夠幫助馬拉威咖啡小農脫離貧窮。(照片提供/畢嘉士基金會)

周文珍是誰?她大學時就讀的是東吳大學社會系社會工作組(現為社工系),畢業後,她就開始投身非營利組織,歷任心路基金會執行長、聯合勸募協會秘書長,再成為畢嘉士基金會執行長。頭銜總是響亮,但認識她的人都知道,其實她只是把自己丟到「最需要幫助的地方」,好比台灣的屏東、非洲的馬拉威。

屏東是青壯年移出率第二高的縣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高達13.5%。面對失能的長者,「洗澡是一種尊嚴。你能想像二年來臥床只靠擦澡活下來嗎?」她說。那麼馬拉威呢?當地的孩子五歲才會擁有名字,因為十分之一的孩子根本活不過五歲。

創募款紀錄 憑的絕不是同情心

周文珍總是扛下最吃重的職務,等到組織度過草創期,確保組織穩定發展了,才又投入下一場「戰役」。她堅定地說:「我一定要做得不一樣。」她確實創下不少驚人紀錄:25歲即任心路基金會執行長、率領聯勸達到單年勸募新台幣四億三千萬善款的成果;2012年受到屏東基督教醫院董事長劉侃的邀請,隔年即創立畢嘉士基金會,帶領當時僅有的四名員工,將愛心延伸到遙遠的非洲,開始從台灣的偏鄉,服務到世界的偏鄉。

周文珍的服務精神,就連長期關注台灣非營利組織發展的政大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江明修都大感佩服,「她正面、願意助人,而且不是只有空談,永遠都會有行動方案以及績效管理。這是很難能可貴的。」他認為,周文珍領導聯勸時,並非只是一味地擴大募款,除了仔細審核撥款給需要的非營利團體外,也提供完整的協助輔導、教育訓練以及長期追蹤觀察措施,對台灣非營利組織的整體成長茁壯有很大的貢獻。

在人前的她,展現的是專業領導人形象;私底下,周文珍卻意外地有孩子氣的一面。不但在家會看海綿寶寶卡通,平常也喜歡收集趣味、療癒的轉蛋舒壓,「有時候出差很累,為了犒賞自己,周姊會說『好,我今天要一次轉五顆轉蛋!』」和周文珍是「同好」的畢嘉士基金會專員林茵慈笑著透露,她雖然是執行長,但平易近人像個家人。

周文珍分享,一開始只是懷著幫助姊姊心智障礙小孩的想法而就讀社工系。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她發現自己相當喜歡社會工作「成效導向」的做事邏輯,也就是「任何的行為都不應在於一時的幫助,而在於對根本問題的解決與改善」,因此畢業後,她帶著熱情,投身公益的懷抱。

面對相對弱勢者,周文珍認為不該抱著「同情心」接近他們,而是應該認知到他們和你我「一樣」,同樣理當享有基本人權。尤其在外國進行服務,更須謹慎以對,像是馬拉威多數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註】,就應該思考如何合理支持他們建立自己的產業,而不是擺出「援助」精神,什麼物資都提供最好的,「我們畢竟是外來團體,有進場,就有退場,我們要確保離開後他們能夠自立,那才有意義。」

「有些人覺得捐助舊衣舊鞋對非洲人民是幫助,事實上非洲的二手衣飾市場氾濫,已大大打擊當地成衣產業的興起。」周文珍舉例說明,存好心做的不一定是好事,這中間需要更多的觀察與思考。

那麼,馬拉威的貧窮問題該如何幫忙解決?向來認為非營利組織也要講求管理、合作與創新的周文珍說,賣咖啡到台灣會是不錯的主意。

做公益好比擲石生漣漪 很過癮!

原來,咖啡是馬拉威主要的經濟作物,但在盤商層層剝削下,馬拉威的咖啡農賣一公斤咖啡也買不起一份御飯糰,而且種一棵咖啡樹要成長三年才能收成,之後一年一穫;加上澆水灌溉、請工人照顧、收成都是成本,且平均一棵樹約僅能收成二公斤咖啡豆,可說馬拉威咖啡小農只能越賣越賠。

「台灣喝咖啡的人口很多,為什麼我們不以合理的價錢購買咖啡,在台灣販售?」想通了這一點,周文珍開始和在地咖啡合作社以及公平貿易組織(FLO)合作,輔導馬拉威農提供品質精良的咖啡,畢嘉士基金會則提供保證收購價,穩定小農收入,並且根據公平貿易的精神,提撥部分收入給當地社區進行發展。

事實上,從公益跨足貿易並不是簡單的事,加上台灣賣咖啡的人多,聽過馬拉威咖啡的人少,要怎樣才能賣出更多的咖啡?可能許多非營利組織的思考方式會是邀請企業認捐咖啡,但周文珍則有更多的想法: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曾舉辦活動讓網友每答對一題英文單字,捐助者就會捐出10粒米幫助世界上最弱勢的貧窮人口,那咖啡為什麼不能結合英語學習做公益?

因此,一個讓人認識馬拉威困境的網路行銷活動,就在周文珍的腦子裡誕生了。她找上同樣關心公益活動的ETS臺灣區總代理忠欣公司董事長邵作俊合作,以1,200常用單字作為題庫,鎖定小學生參與答題。在活動網頁中,只要答對一個英文單字,企業就認購一顆咖啡豆,並且更有隱藏題考驗對馬拉威的認識,讓參加者背單字的同時,也能夠更加了解馬拉威。

因為背單字也能簡單做公益,「公益豆的英語小學堂」開跑第四年,目前已累積約兩千多萬的驚人答題數。在今年的成果發表活動裡,周文珍除邀請小朋友上台分享參加心得,也特別感謝他們的愛心。她分享了「馬拉威孩童的一日」,讓台灣的小學生也感受到透過自己的力量,馬拉威小孩能夠到學校上學,歸功於每一個人。

就像石頭投入水中,公益豆活動產生的效應也如漣漪般一層接著一層。企業認購的咖啡喝不完,乾脆再交由畢嘉士基金會轉捐給弱勢團體販售;看著孩子開心背單字,家長也紛紛認購咖啡;甚至有越來越多人對馬拉威感興趣,周文珍還因此帶領畢嘉士基金會成員考了領隊執照,從公益跨足旅遊業,帶著一批批台灣人到馬拉威旅遊,「做公益能有這樣的規模成果,真的很過癮!」周文珍笑著說。

讓公益結合專業熱情 服務更多元

周文珍也鼓勵學生多接觸、認識公益。很多學生參與社團活動,不妨打破思維想像,帶著對於專業領域的興趣熱情結合公益活動,例如:電音社可和老人之家一同研究,怎樣像電影《海角七號》那樣,在顧及老人家的尊嚴下,和他們擅長彈奏的月琴等樂器進行合作表演;也可將關注的公益議題和社團指導老師、學校輔導老師們討論,都會對「公益服務」有更多面向的認識。

遙想50、60 年前,畢嘉士、馬偕等外國傳教士醫師不遠萬里來台無私奉獻,如今,周文珍期待台灣人也能懷有這樣的精神義助他方。

「台灣雖有很多挑戰,但不走出去,你看不到世界在改變。」周文珍認為,前往非洲,伸出友誼之手,就是開拓眼界再成長的機會。

註:貧窮線指為滿足生活標準所需的最低收入水平。2012年聯合國統計的世界貧窮人口比率顯示,馬拉威每日收入不足二美元的居民超過五成。

About周文珍
出生:1967年
現職:畢嘉士基金會執行長
經歷:聯合勸募協會秘書長、心路基金會執行長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企管所、東吳大學社會系社會工作組

文/張淳育

《 English OK 中學英閱誌 》
各大通路、誠品書店、博客來同步販售中!
期刊訂閱 》 優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