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養分來自閱讀 九把刀從寫作跨足原創電影

「做為導演最深的功力,就是讓每個人都覺得在參與拍同一部電影。」剛以首部原創非改編電影《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結束香港電影節閉幕片、準備到其他國家參展,是暢銷作家也是導演的九把刀,接受專訪時信手拈來經典書籍《電影的魔力》所提到的內容,也充分體現其原創電影觀:創作是集體的。而這也跟他一路以來的閱讀經驗有關。

九把刀從讀書到「讀人」,與眾人一起學習成長,激盪創意的火花。(攝影/古榮豐)

從2000年撰寫網路歌曲反擊「交大無帥哥」說法做為創作起點,九把刀一路從創作網路小說、出版實體小說,到作品改編為電影(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視(如《愛情兩好三壞》)、漫畫、遊戲等等,至今已17個年頭,儘管他的身份不斷轉換,九把刀仍是個多產的文字工作者,曾創每月至少出版一本書、一年14本小說的紀錄,而這次原創劇本電影也修改了近12個版本,創下個人之最。

對照十年前的訪談,九把刀少了一份青澀感,卻依然保有不羈自在的說話模式,跟許多年輕人一樣,金庸武俠小說是九把刀中學時期最喜歡讀的書,不過他最愛的不是《射雕英雄傳》或《笑傲江湖》,而是《神鵰俠侶》,前後竟然看了近30遍!

讀金庸 最羨慕楊過 嚮往不打擾別人的自由

大部分的人喜歡正派英雄,然而《神鵰俠侶》中的男主角楊過卻不是傳統形象的英雄,「我很喜歡、欽佩和羨慕楊過的個性,他總是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不管別人,那是有光芒的,相對於郭靖(對我來說)就顯得囉唆。」九把刀強調那種做自己,是不打擾到別人的狀態。

「楊過的個性其實是善良、具有真實感的。」九把刀分析他跟韋小寶不同,雖然其人物性格也善良,但韋小寶的成就是來自人際關係經營,而楊過則總是孤獨而行。這跟九把刀很像,體現在創作中,不管是小說、電影都是做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別人期望的作品;在鎂光燈下的另一面,他也跟楊過很像,喜歡安靜,即使面對要出席的場合,也總是往導演群中鑽。

金庸武俠小說外,攤開他推薦的書籍,只要跟「思想自由」有關的議題,他都喜歡,因而也養成九把刀獨立思考批判的樣貌。如同新電影中,殺最多人的怪物真的最邪惡嗎?從閱讀習慣反映在創作中,就是平淡生活中的荒謬、矛盾和諷刺感,以及犀利的對白。

他觀察:「在網路時代裡,隨意和幽默是不一樣的,有人認為的幽默(發言),卻是(語言)暴力。無限圓(網路無界線)也無限酸。怪物吃人又怎樣,沒有反省,我們也會變成怪物。」

除了思考類型的書籍,漫畫也是他的愛好。像《稻作》、《柔道部物語》等知名漫畫,是他上廁所時的「精神食糧」,「很好笑也很輕鬆。」九把刀談笑風生的背後,卻能觸碰到他的詼諧之處,也瞭解他從文字跨越影像,無縫接軌的底蘊養分。

讀書到「讀人」 從創作到電影的共同學習

工作角色多元的轉變,也讓九把刀從「讀書」到「讀人」,「一個劇組面對一百多人,從美術、音樂到特效等技術面都一一融合,導演是調度中心,壓力大、成就感也大。」九把刀所屬的群星瑞智,其副總經理方曉茹觀察道。

「讀人」就是跟著大家一起學習成長,例如一場校車上的殺戮場景,如今的版本是一次次討論下才激盪出的成果,與本來跟音樂製作侯志堅討論的並不相同,「導演是暴力的學習,小說創作也是一樣。」如今九把刀因工作需求會到世界各地參與國際電影盛事,從四月參加義大利遠東影展開始,陸續參加香港電影節、韓國富川國際奇幻電影節,還獲得美國AMC電視台積極洽談電影版權,其對於創作的註解不僅道盡了心口合一,武俠小說中楊過自由不羈的價值觀也與他的身影重疊般地出現在眼前。

About 九把刀(本名柯景騰)
出生:1978 年
學歷:東海大學社學學系碩士、交通大學管理科學學士
經歷:網路小說家、編劇、導演
作品:《打噴嚏》、《獵命師傳奇》系列等小說;《等一個人咖啡》、《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等電影編劇、導演

文/黃卡亞

《 English OK 中學英閱誌 》第 04 期
各大通路、誠品書店、博客來同步販售中!
期刊訂閱 » 優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