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文做實驗 一次學會句型、單字和化學知識

「檸檬汁、可樂、醋、番茄醬、純水,猜猜看這五種液體當中,哪一種除鏽效果最好?」老師在講台上提問,並且發給學生們數根鏽度接近的鐵釘,要學生藉由實驗觀察、記錄、找尋答案。只見學生好奇地思考、討論、猜測著。你以為這是化學實驗課的上課過程嗎?其實這是一門英語課

學生觀察鐵釘除鏽的變化,以英文記錄觀察內容。

國立師大附中英文科老師吳詩綺去年接了高一新生的英文課,她在第一堂英文課問了學生們問題,「我請每個人將國中英文課的回憶寫在白板上,發現同學們的回答大多是無聊、單向的學習經驗。」過往傳統的英語教學,就是帶著學生一篇篇課文閱讀、解析、練習、背誦,如何突破以往的學習方式,帶給這群高一學生新的高中英文課學習體驗,是吳詩綺這個年度的課堂挑戰。

「剛好107課綱增加了選修課的時數(註:英文課選修課增加六學分),讓老師有空間嘗試設計特色課程。」不少老師為此選擇跨學科合作,於是吳詩綺也開始思考,有沒有可能結合其他科目來讓英語課變得更生動?

在高一上的英文教材中,第七課談環保議題,第八課是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實驗,與其像過往一篇篇帶著學生念課上的英文單字和句型,她想著:「照著課文中的內容實作體驗一遍,會不會讓學生更有收穫?」於是,英文課不再只是英文課。吳詩綺認為,雖然英文科教學內容包含許多主題性文章,「例如這篇談全球暖化、下篇談職場談判。」英文做為語言溝通工具,在跨領域學習的過程中,是學習很好的工具,如果能夠以英語為工具,學到另一個專業領域的新知,並且用英語來發表心得,這個跨學科、跨領域學習,不僅獲取了另一個專業領域的新知,同時也真正地學會了英文。

萬事起頭難 找化學老師諮詢備課

於是吳詩綺開始上網蒐集和生活、環保有關的科學實驗,並請教化學科老師:什麼樣的實驗能夠滿足環保概念、可於課堂上執行、引發學生興趣,同時符合高一程度?「總不能困難到他們學不來,或是簡單到讓他們對我吐口水吧?」吳詩綺笑道。

經由化學老師指點後,英文老師吳詩綺帶著她的學生在英文課堂上進行了「鐵釘除鏽」的化學實驗。吳詩綺在課堂上發給學生每人五根生鏽鐵釘以及檸檬汁、可樂、醋、番茄醬、純水等五種液體,請學生將鐵釘標示一到五,並且畫下生鏽的程度,接著把鐵釘分別泡進液體當中,觀察五分鐘、十分鐘後的變化,以英文討論、記錄觀察內容。

相較於過往教學方式,像這樣的課程準備起來是過往的好幾倍時間和精力。除了要找到大量且鏽度接近的鐵釘、理解正確的酸鹼中和化學式之外,也要擬訂有別於以往的學習單,「包括實驗單、酸鹼中和概念、實驗步驟等等,比較像是實驗操作手冊的概念。」

操作實驗 透過英語學習更融會貫通

英文科老師在嘗試跨領域教學時,如何避免淪為「翻譯機」角色?「我們要把學生在實驗過程當中,包括預測、觀察、結果、反思等階段會使用到的英文句型及字彙教給學生,讓學生以英文思考、表達,才算是達到學習效果。」她舉例,像是「我觀察/注意到(I notice + O + V/V-ing)鐵釘變成什麼樣子」,或者是可用來描述實驗過程感受的感官動詞(feel/see/watch/hear etc.)、形容詞(clean/dirty etc.)等等,「包括描述鐵釘的變化、獲得什麼樣的發現和感受,這讓原本在課本上僵硬死板的句型練習,變成了學生可以用來思考和表達的溝通工具。」

參與這堂化學英語課的師大附中學生方承傑說,和同學用英語討論、推測除鏽實驗的過程非常有趣,陌生的專有名詞經過這樣的思考、表達,記憶也會更深刻。而學生們最後發現最能除鏽的竟然是番茄醬,也開始找更多相關資料來看,帶動了自主學習風氣。

雖然備課過程的困難和耗時絕非三言兩語能夠說完,但吳詩綺認為這樣的嘗試是「更有真實感的學習」,她說:「學生透過英文學習跨學科領域,不僅能培養多元能力,對於各專業領域的英文聽說讀寫、字彙量累積也都有幫助。」

一堂以化學實驗結合英語的課程,讓英語成為真正幫助學生學習跨知識領域的工具,「之後我還是會繼續嘗試跨領域教學,Why?因為我們想要讓英文課不只是英文課!」透過英語學習新知、表達想法,正是培養多元能力的核心概念。

化學實驗英語課,以英語學習跨領域知識

學生在實驗過程當中,學習預測、觀察、結果、反思等四階段會用到的相關句型及單字,例如敘述觀察的句型:
•I notice/feel/hear/watch/etc. + O + V/Ving
•S + leave/keep/_nd + O + OC
•S + have been pp (by O)
S + be made to V (by O)
•S + make + O + OC

文/沈欣蓓   照片提供/吳詩綺

《 English OK 中學英閱誌 》
各大通路、誠品書店、博客來同步販售中!
期刊訂閱 » 優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