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戰國際科展競賽 成績獲肯定 保送台大電機

海外學習一定要花大錢嗎?有一群較早發掘自我天賦、確認人生志向的年輕學子,選擇遊留學之外的方式,透過參與國際競賽來開拓視野。

李尚融從小就熱愛機械工程,高中時持續參與國際競賽累積專業優勢。(攝影/賴亭宇)

優勢》用參賽成果證明實力 升學管道更寬闊

競賽是一種目標導向的學習模式,藉此逼自己勤加練習,不但學科能力獲得提升,在比賽中還可以見識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菁英,互相切磋砥礪。嘉義協同中學畢業、目前就讀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的李尚融便是如此。國小階段,他每天放學後最大的樂趣,就是跑到大學機械系教授的工作室玩耍,自己DIY各種「會動的玩具」。從小對科學、工程展現高度興趣,高一時與協同中學機器人社團的夥伴組隊後,每年持續參與各大國際科展競賽,包括Intel ISEF國際科展、TISF台灣國際科展、FRC全球高中生機器人競賽等,戰果豐碩,不只有獎金可拿,主辦單位還會負擔機票、食宿,減輕海外學習的經濟負擔。

亮眼的競賽成果,也成了李尚融在工程領域具有特殊專長和實力的證明,幫助他透過特殊選才管道錄取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清大不分系學士班,以及保送台大電機系。

目前就讀大一的他並未因此自滿,還在準備申請轉學美國大學,以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等名校為目標。他解釋,美國許多大學為了吸引理工人才,外籍生若具備相關專長可免學費,期待到世界頂尖的學習環境中,能夠學到更多。而今李尚融和高中同學組成的機械工程研究團隊,已從二人擴充至六人,一群不到20歲的少年,捲起袖子當Maker(創客),期待能打造出全世界第一部走進人類生活的球型馬達,應用於海陸空領域,讓自駕車、無人車的技術能夠發揮地更淋漓盡致。日前不僅拿到富邦青少年圓夢計畫的新台幣30萬元經費,還參加了Google全球科學展及百萬創客競賽等大型國際賽事,挑戰更高目標。

李尚融回憶,當年和高中同學顏伯勳兩人無意間看到美國固特異公司的「未來概念車」影片,球形輪胎的車子能夠360度旋轉,他們馬上被科幻電影般的構想吸引,花了兩年時間研發,自己動手做出可以360度行進的球型馬達,去(2018)年在美國奪下Intel ISEF國際科展工程學科二等獎。

挑戰》國際競賽現場體悟 刺激英語學習動機

「很可惜,我們本來的目標是一等獎。」李尚融十分扼腕。儘管對於專業能力和創意構想很有自信,但英語溝通能力不足卻是一大致命傷。「去聽了拿到一等獎的德國學生介紹作品,覺得技術沒有我們好,但真的很會說明。」李尚融描述,面對各國評審老師,那位德國高中生在兩分鐘內可以用英文講出十個優點,但自己講完一個優點就要兩分鐘。

不過,也因為頻繁參與國際競賽,尤其他在團隊中擔任韌體工程師,經常需要上網自學程式語言,讓他面對專業英語不陌生。

李尚融(左一)和團隊夥伴因在Intel ISEF國際科展表現優異,受邀與總統蔡英文等人物會面,成果備受肯定。(照片提供/李尚融)

李尚融分享,像是在澳洲舉行的FRC大賽,每場會隨機抽取三支不同國家的隊伍組成聯盟,與對手聯盟展開對抗,因此過程中需要和不同國家的學生合作,用英語和比手畫腳努力溝通,是非常有趣的經驗,「大家一起苦讀英文說明書,遇到看不懂的地方,還視訊連線到國外討論。」今年他因為申請美國大學,正在準備托福,也打算藉此同步加強學術英語溝通能力。

李尚融認為時間管理也很重要。他舉例,高中獲知FRC報名消息時僅剩三周可準備,還得算進將成品運送到澳洲的時間,為了趕交件參賽,「幾乎每天早上六點張開眼睛,就一路做到半夜,過年還睡在工作室。」今年經費較充裕,也更有經驗,開始將一些硬體製程包給工廠執行,更可以專心在設計和程式編寫上,也能兼顧課業。

上大學後更自由,李尚融仍幾乎不蹺課,上課一定專心聽講,每周末再花二到三小時複習當周進度,「這樣考前就不用花太多時間準備。」

雖把持續參加國際競賽列為目標,但李尚融深知名次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在過程中盡力,追求知識以達到心靈的富足,能夠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好了。」他也以「實力大於學歷」勉勵學弟妹,把握時光及早確認未來方向,提前累積實力。

About李尚融
出生:1999年
學校: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學歷:嘉義協同中學畢業
學習歷程:2019年 Google 全球科學展、2019年百萬創客競賽、2018年Intel ISEF 國際科展工程學科二等獎、2018年TISF台灣國際科展工程學科一等獎、2017年國研盃儀器科技創新獎中學組一等獎
英語程度:TOEIC 735分

文/賴亭宇

《 English OK 中學英閱誌 》
各大通路、誠品書店、博客來同步販售中!
期刊訂閱 » 優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