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剪輯影片到寫講稿 他們自信站上舞台

在高雄市立文山高中,有一堂英文選修課「國際視野課」,設計理念從學生的需求出發,任課老師陳雲釵希望能把世界帶進教室,因此她讓學生在課堂上分組討論各種國際議題,舉凡自然、人文社會、性別平等、教育平等議題都是課題的一部分。

國際視野課邀請韓國學生來台舉行高峰會議,探討各種國際議題,訓練學生的表述與思考能力。(照片提供/陳雲釵)

不僅如此,為了讓課堂更豐富多元,陳雲釵還融入了許多不一樣的教學方式,例如跨國視訊、影片剪輯教學等。她想在每位孩子的心中埋下一顆種子、打開他們的國際視野、培養他們的應變能力,即便未來面對困難,也得以順利地成長茁壯。

國際視野課為一學年的課程,內容以專題探討為主,過去課堂上曾做過鳥松濕地、高齡照護、森林與海洋等專題討論,自前(2016)年聯合國公布17項永續經營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以下簡稱SDGs)後,前年的課程便開始改以SDGs為題。

跨國合作》練英文溝通更重跨文化理解

「我希望學生都能理解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事,也因這些事都是世界正迫切面對的議題,」陳雲釵補充說明選題的原因與期許,「期望他們能藉此學會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專題探討不僅限於班上同儕之間,她更帶進了跨國元素,讓學生與海外年齡相仿的學子透過視訊、Google協作平台等工具交流。陳雲釵自2013年開設課程至今,合作過的國家已超過20個,其中包括日本、韓國、印度、象牙海岸等,而寒假時也會邀請國外學生來校舉行高峰會議,讓學生不只是透過螢幕,也能近距離與國外學子互動。

「藉由跨國合作,學生不僅可磨練英文溝通技巧、學習團隊合作與領導能力,認識不同國家文化時,也能學會尊重與包容。」

去年選修過國際視野課,現就讀文山高中三年級的陳羿均說,她以前很少關注國際議題,但歷經課堂上理解議題、探討解決方法、製作專題的過程後,彷彿開關被打開了一般,讓她更願意參與校外的類似活動,如南區模擬聯合國、哈佛台灣英文領導營(Harvard Taiwan Leadership Conference)等。

「如果要向學弟妹推薦這門課,我一定會說這堂課可以認識很多外國朋友。」現就讀文山高中二年級的陳宏丞說,和外國人溝通時,有機會應用到許多平常只會出現在課本上的單字,不同於以往的創新教學模式,對他來說實用性非常高。

跨科學習》我學到如何利用數位工具敘事

另外,陳雲釵認為,從同儕身上學習,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她以去年的高峰會為例,針對相同議題的發表,韓國學生會加入許多事實與數據佐證說明;但台灣學生較少這麼做,蒐集資料方面還有進步的空間。而陳羿均也認同地補充說,「韓國學生美化簡報的功力很厲害,值得學習。」

「國際教育本身就是公民議題,也是跨學科的內容。」談起這門跨學科選修課,陳雲釵有感而發,課堂上除了可以學習到跨文化理解能力,她認為,學生也應該學會如何表述自己國家的優勢與特色,未來才能將台灣介紹給世界。

因此,國際視野課下學期的課程主軸就全力放在專題發表上,從蒐集資料、修圖、剪輯影片、上字幕、寫講稿、製作專題發表網頁,陳雲釵都讓學生自己做。她將上課場域移至電腦教室,教導學生怎麼利用PicMonkey及PowerDirector編輯影像,更學習如何利用數位工具敘事。

她在課堂上教導學生如何製作、發表專題後,也會讓學生參加各項比賽,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如全球虛擬教室(Global Virtual Classroom)專題網頁競賽、國際網界博覽會(Cyberfair)、國際教育跨國合作專題成果發表競賽等。

透過這門課,不僅有機會參加大型校外比賽,又可以訓練自己的英文表達能力,一舉數得。「這門課讓申請大學時備審內容變得更豐富,因為可以得到很多獎狀。」陳羿均和陳宏丞都同意,這項誘因對於許多高中生具有十足的吸引力。

陳羿均指出,這堂課讓許多原本對英文較沒自信的學生,從害怕英文到願意開口,或許因課堂上總是被半強迫式的要求講英文,許多同學的英文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進步了。「尤其是英文口說的部分,以前總覺得只要英文講得好就夠了,後來發現要能溝通、演講時要讓台下觀眾聽懂,才是最重要的。」

課程小檔案
課程名稱:國際視野課
開課學校:高雄市立文山高中
授課老師: 陳雲釵
適合對象: 高一學生
能力培養: 英文聽說讀寫、團隊合作、跨文化理
解等能力
評量方式: 課堂參與、小組合作、高峰會議、專題成果

整理/林郁宸

文/林郁宸

《 English OK 中學英閱誌 》第11期
各大通路、誠品書店、博客來同步販售中!
期刊訂閱 » 優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