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程式語 政大金融系幫學生備好金融科技競爭力

「金融」是一門古老的學問和行業,在3,000年前就已經出現在人類社會中,但在全球化和資訊科技的發展下,不僅金融國際化,也產生了跨界新領域金融科技(FinTech),改變了金融產業的面貌。成立於民國47年、全國歷史最久、最早開始培育金融專業人才的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系,是如何讓學生因應新時代的潮流呢?

政大金融系主任林士貴(左)與系上大四生林浩詳(右)都認為,程式能力已成金融領域必備的技能。

系友、實習、金融專業 三管齊下打造學生就業力

政大金融系的前身是銀行學系,早期金融業務以銀行業務為大宗,但為了因應金融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及金融商品的多樣化,於民國85年改名為金融系。

政大金融系主任林士貴指出,系上除了培養金融專業人才,最大的優勢就是跟業界及傑出校友合作,在校舉辦演講或開設課程以便理論與實務相互結合。「如滙豐銀行來教授銀行經營管理、金管會講述金融法規政策制度、元大金控講授併購、理財顧問、企業籌資;凱基銀行則傳授金融商品規畫和金融科技相關的知識。」

邀請金融機構到校傳授實務經驗,除了系上爭取,很大部分是校友牽線,「如金管會副主委黃天牧、元大證券董事長賀鳴珩、凱基銀行前總經理丁紹曾等都是政大金融系的系友,系友們會協助規畫課程、提供實務的建議,因此系友資源也是我們的優勢。」

金融系也鼓勵學生在大三、大四階段參加企業實習,目前大四、在元大期貨實習的林浩詳表示,學校所學偏向理論,但將理論實際應用才是重點,因此他在大三時就決定要去企業實習,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到第一金投信,「如果學生有實習經驗,其實在畢業前就已經一隻腳踏進業界,畢業後可以直接就業。」林士貴笑著說。

為了增加學生英語文能力,系上目前有一年二門全英語授課的專業金融課程,分別是大學部的「風險管理」及碩士班的「金融機構管理」,「我們鼓勵教師英語授課,也請任職過國外金融企業的職場人士開設生活化的金融英文,希望未來能達成一年六門英文課的目標。」對於沒達到畢業門檻的學生也設有補救課程,「畢業門檻是多益英語測驗(TOEIC)600分,托福紙筆測驗(TOEFL ITP)500分或是托福網路測驗(TOEFL iBT)61分,但沒通過的人相當少。」

英語、程式語言 雙語言力創造學生競爭力

鼓勵海外交換,也是政大金融系培養學生國際競爭力的作法之一,「我們希望學生能放眼世界,跟世界人才競爭。」林士貴指出,校方、院方和系友會都有相當完善的獎學金制度,交換生以大三、大四為主,一年大約會有12個人出國交換,大多到新加坡、香港等亞洲金融中心的學校。

林士貴表示,金融產業相當國際化,即便本土企業,仍免不了跟國外客戶或同事協調合作,更不用提外商或到海外工作;取得TOEIC 925分的林浩詳相當認同英語文能力的重要性,「在實習時需要閱讀國外的財務資料或文件,英文能力好會比別人讀得更快。」

金融科技時代的來臨,學生不能只有金融專業,更要有程式語言能力,「數位化是未來的潮流,銀行櫃員不會馬上被科技取代,但一定會慢慢萎縮,如國道收費系統ETC,都是金融科技帶來的改變。」雖然目前金融系還沒有程式課程,但透過與他系合作開課、邀請業界人士來系上授課,補足相關專業,「如果有優秀的學生, 也可以藉機拉拔到業界服務,一舉兩得。」未來也會增聘教師, 培育出真正有寫程式能力的學生。

自學程式設計的林浩詳表示,他在元大期貨實習時, 參與了台灣指數期貨的短期交易策略及交易程式的開發,林士貴補充說明:「只要輸入投資方式, 就可以透過程式預估可能的績效, 這種策略、績效的數位化, 就需要程式語言能力。」「英文能力好、對數字有敏感度、對金融時事有興趣的高中生,都歡迎報考金融系。」

林士貴指出商學院的課程都跟數學有關,對數字敏感度高或數學不錯,課程負擔相對較低,再搭配英語文能力及金融專業知識和程式能力,未來發展相當可期,「當然要有興趣,高中期間可參加講座、上網作功課,了解科系課程主軸。」

林士貴也勉勵金融系學生一定要留意新趨勢,從事無法被競爭者和科技取代的工作。隨時保持學習的心,關注環境變化,選擇有興趣的領域鑽研並備好語言和程式能力,才不會被趨勢淘汰。

迎接金融科技的五大作法

金融專業:除了必修學科,還與金管會、凱基銀行等機構合作,邀請業界人士到校講授實務課程。

企業實習:企業不僅到校授課,也提供實習名額,讓學生畢業前就擁有實務經驗。

系友資源:系友眾多,大多擔任金融機構或公部門要職,不僅可以提供實務經驗,更可以協助課程規畫。

英文教育:每年兩門全英語授課,並提供獎學金給計畫到國外交換的學生。

程式設計:透過和他系合作與邀請業界人士來系上開課,讓學生學習到務實的程式撰寫能力。

文╱陳蔚承

 

《 English OK 中學英閱誌 》
各大通路、誠品書店、博客來同步販售中!
期刊訂閱 » 優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