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挫折為勇氣的中學老師葉健芬

曙光女中英語科教師葉健芬(右二)用有系統、邏輯性的教學法,加上「少量多餐」分批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意願。

你是否有時候會忍不住否定自己?是不是覺得自己不管怎麼努力,表現還是不夠好?在學習的路上,又是否常常覺得挫折,內心情緒莫名湧上,因為不知道怎麼面對,而選擇逃避、裝作不在乎?

有那麼一位老師,對3C產品不怎麼熟悉,連播放一張CD都常弄得手忙腳亂;和人約見面,對方怕她找不到地點,乾脆跟她說「你不要動,我去找你」。

這些弱點,她卻從不避諱和人談論,面對同學,也總是真誠以待,不以成績評價學生,因此在她的班級裡總是充滿著歡笑聲。

認識自己 學當人生的「藝術家」

她是新竹曙光女中的英文老師葉健芬,課堂上教學之餘,葉健芬有時候會和學生分享她自己的價值觀。她說,國高中時期的同學不喜歡被貼標籤,可是卻又不夠認識自己,不願意接受自己的缺點,當理想和現實有了落差時,就容易出現矛盾心理。

但這個時期的學生,應該做的其實是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欣賞別人的優點,知道自己的程度在哪,然後踏實累積實力,而不是想著好高騖遠,一步登天,只想讓別人看到自己。

「標準不要一下子定太高,同時也不要放棄。」葉健芬認為,學習的過程中,也許現階段的表現並不如他人,但這不代表一輩子都會如此,只要踏實努力,一樣可以過得很精彩,「美國知名民權運動人物金恩博士曾經在演講時說過,『無論做什麼,都要成為該領域的藝術家。即使是清道夫,也要做清道夫的藝術家。』意思是就算環境不好,但你有沒有把自己的份內事做好?有了這樣的心態,才能走出別人的刻板印象。」

也許有人會懷疑,這些老生常談的道理學生哪聽得進去?的確,對於遇過學習挫折的學生來說,要說動他們並不容易,這需要愛心、耐心和長時間的陪伴,也因此,葉健芬對待學生的態度既是老師,也是朋友,甚至現在的她年紀漸長,若學生把她當媽媽看待,她也覺得沒關係,「畢竟我只是比較早進入這個領域而已,未來說不定學生的成就都會比我高。」她把自己當作英語的介紹者,希望學生接受她這位老師的同時,順便也能喜歡英語(或是不那麼討厭英語),那就很足夠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她相當認同韓愈的這句話。

「看學生從被動到願意主動學習,常常需要一個學期以上的時間。」葉健芬分享,一路陪伴的過程中,有時候看到學生對未來一副滿不在意的態度,難免讓旁人生氣著急,葉健芬有時也會忍不住氣得問自己為什麼要花這麼大的心力去照顧他們?「但那都是氣話。晚上回到家,靜下心來就會覺得,這些學生其實都很善良、可塑性強,能夠這樣看著他們成長,是很值得的。」

走過曲折 她教學生不要放棄

葉健芬總是要學生不要因為環境不順遂就放棄自己,而她自己就是這樣的過來人。原來葉健芬的數理能力並不好,小學時數學曾經考過42分,老師給她的成績單評語是「品學兼優,唯理解力較為不足。」每次智力測驗,她更是永遠弄不清楚立體多邊形一共有幾個面。灰心沮喪時,她會看《人生光明面》等勵志書籍或傳記文學來激勵自己,然後把眼淚擦乾繼續努力,從沒想過要放棄。

長大後的葉健芬結婚後,大兒子早產出生,才呱呱落地,旋即被醫生判定罹患了唐氏症;她和丈夫震驚之餘,為了瞭解如何教育這樣的特殊小孩,葉健芬每天白天在新竹教課,晚上則跑到台北文化大學進修推廣部上課學習有關唐氏症寶寶的一切。

唐寶寶發展較一般兒童遲緩,但是如果愈早給予補救,與正常人的差異就會愈小。因此,葉健芬在兒子3歲學會爬行後,就每天帶兒子往台北的一間兒童發展中心,讓兒子接受肌力訓練與感覺統合等治療課程,自己則利用時間進行實習,學著幫忙訓練別人的唐氏症寶寶,從而更加理解唐寶寶的訓練需求與目的。

她回想道, 訓練其實一點也不輕鬆,每天只要知道要訓練了,3歲的兒子總是苦著臉不想配合。有些媽媽於心不忍,來了幾天就不來了,但葉健芬知道訓練是為兒子好,因此用心陪伴在旁,和兒子一起面對。

在這些日子裡,葉健芬每天早上強打精神照常上課,教過的學生沒有一個知道葉健芬當時的處境。等到孩子長大後,一次學生因為不認同葉健芬分享的人生道理,覺得她一定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沒吃過苦,不可能懂得他們遇到的挫折,葉健芬才第一次說出自己的故事,「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重點是有沒有去好好面對它、學著去處理它。我把這個故事和道理告訴學生後,覺得和他們的關聯又更緊密了。」

「少量多餐」讓棄英族重獲信心

英語教學是葉健芬的主要工作,只要上了講台,就是她盡展教學魅力的時候,讓她教過的學生,都說她的教法簡單明瞭,很有系統性、邏輯性,又常利用CD播放音樂,讓大家跟著練習口說力,課後也常加強輔導學習進度較慢的學生,加上耐心、細心、不責罵的態度,更是讓許多原本放棄英語的學生再度拾起書本。

「葉健芬是我的啟蒙老師,她人很好,不會笑我的英語不好,上她的課我不會害怕。」余亦儒是葉健芬以前的學生,目前就讀朝陽科大行銷與流通管理系,並在國內的一間飯店實習,曾經一度放棄英文的她,現在的英文雖然還不算非常好,但當有外國旅客向她詢問事情時,她已經可以用簡單的英語回答對方,為自己的工作帶來不少幫助。

「對學習沒有方向的學生,有時候還是要用逼的,但不能一次給太多,要少量多餐,一點一點慢慢給;考試也是,不能一次考太大範圍,這樣才對他們有幫助。」葉健芬說,除了考試,還要想辦法給學生讀重點,像是段考要考的字彙量很多,學習動機低的學生不願意記,她就會整理升學考試較常出現,或是她覺得重要的重點單字給學生,要記的單字變少,學生學習的意願就會提高。

悲觀進取 為自己和他人帶來勇氣

「我認為自己是個悲觀的進取者。」葉健芬說,面對任何事物,自己其實抱持悲觀的態度,但是在過程中她會積極嘗試,所以只要有一點成果,就都是讓人喜悅、繼續前進的動力。她也認為,語言能力沒有程度之分,「只要願意花時間,就會進步。」重點是釐清自己的能力到哪裡,然後面對它,不要放棄。葉健芬的人生經歷,不僅成就了她正面積極、永不放棄的人生觀,更體現在她的教育理念,也讓更多學生從她身上獲得勇氣,抓住蛻變的契機。

文/張淳育

《 English OK 中學英閱誌 》
各大通路、誠品書店、博客來同步販售中!
期刊訂閱 » 優惠方案